3、會計準則與經濟環境
在各國會計中,會計準則都占有舉足輕重的位置。但是會計準則的產生是經濟環境變化的結果,會計準則的存在、發展則需要適應既定的經濟環境。為了更深刻地認識到會計準則,還要深入的研究會計準則與經濟環境的相互聯係。隨著股份公司的發展,公司所有權與經營權相互分離,公司的投資者越來越多,投資者種類也越來越多樣化,真實公允的財務報表成為需要,隨之也產生了會計準則的需要。
三、社會經濟環境對會計實務的影響
1、會計電算化從低級向高級發展,會計工作的重點發生轉移。傳統的會計工作集中於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在經濟環境下,因會計電算化被廣泛應用,所以會計人員將從繁雜的日常會計事務轉向參與決策和經營分析等方麵。
2、會計核算方法的選擇著重強調科學性和合理性。簡化核算不應當再成為評價會計方法是否應當選用的標準,而是將科學性和合理性當作是選擇會計核算方法時唯一需要考慮的因素。
3、增強會計信息的時效性和多樣性,導致財務報告體係的改革。在社會經濟大環境下,會計要消滅信息孤島,實現信息集成。由於不同用戶對會計信息有不同的需要,所以會計應當建立多元化的會計頻道,提供不同的會計信息來滿足不同用戶對會計信息的要求。
4、對國際會計準則的需要更加迫切。社會經濟環境在客觀上要求國際會計準則對會計信息應予協調和統一。
四、對社會經濟環境的影響做出的相關調整
1、借助於政府的有效手段對經濟環境進行有效規範
從我國當前的市場經濟體製來看,它是在本國市場體製的基礎上,再借助於國外市場的特點建設起來的,經濟的主體單位是市場。目前,我國的市場經濟體製還有很多缺陷和不足,這就要求政府采用適當的法律或其他手段來正確的規劃經濟體製,幹預市場的發展形勢,從而為會計工作的正常發展提供良好的經濟環境。
2、改變會計計算的計量模式
在社會無形資產的不斷增多的狀況下,也應該對會計計算的範圍作出調整,尤其是在知識經濟時代到來後,更決定了傳統的成本計量模式已經出現了許多不足,無法適應社會發展。因此,改進會計核算和計量模式就成了必然。首先,要增加會計信息的容量,充分考慮到非貨幣形式的模式。其次,還要采用貨幣計量和非貨幣形式的計量模式,結合著傳統的成本模式和多種計量模式來改變會計核算的計量模式。通過這種方式的結合才能確保企業會計信息的全麵性。
3、跟上國際會計的步伐,健全會計製定標準
會計作為一門國際化的管理學課程,我國必須跟上國際會計的步伐,嚴格依據國際會計的變化形勢,降低會計準則中的多項會計方法和標準。同時,也要避免主觀性的控製出現會計信息不準確的問題。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社會經濟大發展背景下,如何確保會計在社會經濟環境的影響下穩定的發展就成了一個主要研究課題。所以,會計專業的人員就要不斷提升自身的業務能力,在今後的事業發展過程中找到經濟環境與會計融洽互動的有效解決方法。
參考文獻
[1]陳娟《論我國會計信息及網絡》[J],《財會通訊》2009年05期。
[2]張少國、劉靜《淺談社會經濟環境下我國會計理論受到哪些影響》[J],《武漢科技學院學報》2013年12期。
[3]李誌春《我國會計信息失真及對策研究》[J],《山東經濟》2010年12期。
[4]陳冰冰《試論當前經濟背景下對會計模式的影響》[J],《經營管理者》2013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