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土壤壓實法
土壤壓實法又被稱之為灰土擠密法,具體的使用方式是,及時的拔出打入地基的套管,並且對形成的樁孔通過加入各類材料進行填充,所選用的材料包括了石灰石等。同時在完成填充之後,進一步夯實樁孔。通過該種方式,從而在路基當中形成灰土樁。夯實法與土壤壓實法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卻並非完全相同。前一種屬於豎向的加密土層,後一種則是橫向加密塗層。在開展公路路基的施工之時,在往塗層打入套管之後,施工周邊的土體將在這個作用之下產生水平方向的力,造成較大的作用力與衝擊力。而在使用了土壤壓實法之後,套管周邊的土壤也將獲得一定程度的改善,從而降低濕陷性土質對路基施工的破壞作用。
二、施工當中的注意事項
在濕陷性土質之下使用以上幾種路基施工技術之時,還需要重視以下幾個注意事項:第一,把好施工質量關口。這就要求在具體的施工當中,嚴格按照設計和施工工序開展工作,杜絕任意更改和變動的現象發生。比如錘重或者落點等參數。工作人員必須嚴格依據有關的參數進行操作,從而有效的提升公路路基施工質量和效率。第二,在使用衝擊碾壓法之時,要求要有效的控製該技術的作用範圍和深度,進而確保在該技術之下路基施工達到最佳的效果,最大程度的降低濕陷性土質對路基的不利影響。比如在濕陷性土質之下的公路路基施工過程當中,如果出現地表水過多,從而使得地表產生推移之時,該種技術就成為了最佳處理方法。第三,在使用隔水層法之時,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合理布置暗溝,發揮暗溝的最大作用,從而降低水對濕陷性土質的破壞作用。在實際的施工當中,在布置暗溝之時應當保證其通暢性較好,減少水和土壤的接觸可能,有效的提高隔水作用,將水隔離在外,提高路基施工質量。第四,在使用土壤壓實法之時,要求注意回填問題。在回填之時應當控製到回填土的厚度問題,將其控製在有關規定的範圍之內,隻有這樣才能夠充分發揮土壤壓實法的積極作用。在開展路基施工之時,在施工現場有效的控製樁孔位置和深度。並且在使用填充的石灰土之時,也應當首先進行拌合,確保其適當均勻。與此同時,在使用該技術之時,所有的施工作業的過程都應當嚴格按照有關規定進行。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濕陷性土質之下開展公路路基施工,為了有效的降低濕陷性土質對路基工程的破壞性作用,要求立足於濕陷性土質的特征,盡力隔絕土壤和水,從而降低水的破壞性作用。可以選擇使用強夯法、隔水層法、土壤壓實法等,有效的改變土壤的性質,降低濕陷性土質的不利作用,進一步提升公路路基施工效率和施工質量。
參考文獻
[1]鄒蔚林. 濕陷性黃土條件下的公路路基施工要點[J]. 黑龍江交通科技,2014,07:73.
[2]王國鋒,陳建軍. 高速公路路基施工技術研究[J]. 經營管理者,2012,14:387.
[3]顏海. 衝擊壓實技術在濕陷性黃土地區應用的研究[D].河北工業大學,2010.
[4]李會武. 關於路基施工中濕陷性黃土的施工管理應用初探[J]. 河南科技,2013,12:143+229.
[5]丁曉萍. 濕陷性黃土地基條件下公路工程設計階段造價控製研究[D].西南石油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