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地下室外牆板裂縫質量控製(2 / 2)

3.2 從材料上采取的措施

(1)正確選擇水泥品種:一般宜采用低水化熱鋁酸三鈣含量低細度不過細礦渣含量不多的水泥。在保證砼強度和其他性能的前提下通過優選砼配合比,盡量減少水泥的用量。

(2)嚴格控製集料質量。細集料宜選用中粗砂,其含泥量不得大於2%,細度模數控製在2.4—2.9,含泥量不得大於3%;粗集料宜選用粒徑較大的、連續級配、級配良好、含泥量不得大於1%的碎石或卵石。

(3)添加適宜、適量的減水劑。在滿足施工和易性的條件下,以減少拌合物水泥漿的用量,以便減少混凝土用水量。

(4)摻入微膨脹劑,配成補償收縮混凝土,一般常用摻8%一10%UEA或10% 左右的AEA。

(5)摻用粉煤灰或高性能磨細的礦粉替代部分水泥,以降低水泥水化熱溫升,增加密實度,增強砼後期強度,以提供砼的抗滲性、抗裂性、減少溫度應力。

3.3 施工技術措施

(1)應采用保溫性能較好的18cm厚的大麵積多層夾板代替原鋼模板,並使拚縫嚴密、加固可靠、定位準確。模板中使用的對拉螺栓采用專門的止水措施,兩側用木塊墊平,待模板拆除後,將木塊取出,割除對拉螺栓頭,用高等級砂漿補平。

(2)做好計量控製,按配合比進行稱量,偏差必須控製在允許範圍之內,坍落度控製在14cm~18cm,攪拌一定要均勻。

(3)振搗在每個澆築帶的前後布置兩道振動器,第一道布置在混凝土卸料點,確保下部混凝土振實,第二道布置在混凝土坡角處,確保下部混凝土的密實。對於牆、柱、梁板用插入式振搗棒振搗。板混凝土表麵用平板振動器振搗。混凝土振搗要求密實、不能漏振、過振,振搗時間以15s~30s為宜。以混凝土開始泛漿和不冒泡為準。振搗時要快插慢拔,振搗點布置均勻,在預埋件集水坑、牆柱根部必須振搗密實。

(4)選用普通矽酸鹽水泥,早期強度高,適合快速施工,此矽酸鹽水泥的水化熱和幹縮變形小,宜摻入15%左右的粉煤灰(應達到I級質量標準),減少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熱,增加混凝土和易性和可泵性;

(5)選用優質高效泵送劑,達到減小水灰比、增大坍落度、節約水泥的目的;在高溫季節施工所用泵送劑應具有緩凝作用。嚴格控製混凝土的施工質量,盡量降低不均勻性。盡量避免泵送混凝土時從高處直接往下泵送混凝土,混凝土出口處與澆築工作麵的高度應控製在一定範圍內,過高骨料則可能會產生離析的現象。澆築方式應采用“單個坡度、分層澆築、循序漸進,一次到頂”的澆築工藝,分層厚度一般不超過80cm高,混凝土的入模高度不大於2m,采用振動棒垂直振搗,並設專人看模,以防炸模,振動時不得采用振動棒趕送混凝土,不得漏振或過振。

(6)拆模後應注意覆蓋和及時保濕養護,進行澆水養護。混凝土牆體應全麵積覆蓋麻袋,定人定時灑水養護,經常保持牆體處於濕潤狀態,養護時間按照施工規範中的規定,一般不得少於14d。同時時刻關注溫度的變化,必要時應先進行保溫和加熱處理,以確保混凝土與外界環境的溫差不至於過大。最好在混凝土表麵蓋一層塑料薄膜,這樣水可滲入但又起到保濕的作用,簡單有效。

4、結束語

因此,對於地下室牆板來說要控製牆板混凝土不產生裂縫,關鍵就是要控製牆板混凝土的降溫速率,由於牆板表麵積大,且又是豎向,蓄熱保溫養護極為困難。所以應盡可能長地延長拆模時間,也可采取對牆板水平筋取小直徑,高密度的配筋原則。若有地下室有圍護結構,拆模後可在地下室外牆和基坑圍護之間搭設能起到有效蓄熱作用的保溫棚,保溫棚宜保留至回填土之前拆除。

參考文獻

[1]《混凝土結構設計規範》.(GB50010-2002).

[2]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範.GB5024--2010.

[3]高雲莉、何煦.混凝土配合比的優化設計[J].吉林建築工程學院學報,2005(01).

[4]熊耀斌.地下室外牆混凝土收縮裂縫的技術措施[J].建材與裝飾,20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