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2暗溝
暗溝一般設置在地麵以下引導水流的溝渠,無滲水和彙水作用,地下排水溝。適用於.路基範圍內的個別泉眼、泉水外湧、市區汙水管、雨水管、公路中央分隔帶彎道超高處。以引導地下水流,使地下水位不致過高。暗溝一般由進水口、暗溝溝身和蓋板組成,暗溝的斷麵多為矩形,有時根據實際需要可為梯形。暗溝的設計要把握底部寬度在0.3米到0.5米之間,高度不得小於1米,不得超過1.5米。要根據泉眼的位置、高程和出水口處的高程,在現場以最短的路徑將水排出路基。開挖過程中要避免在水中作業,泉眼內的出水要及時排出。挖掘時,要經常檢查基底的承載力,承載力不足時要及時采取一定的加固措施。另外,還需注意,待路基填土之前或者在路基挖土之後,要根據合適的泉眼範圍大小,將泉眼上層的土清除幹淨,上鋪蓋上混凝土的蓋板。暗溝施工時,一定要注意防止泥沙、土石掉到溝槽或者泉眼中,以免堵塞,因此,可在暗溝頂鋪築一層碎石,上墊上砂礫。
2.2.3滲溝
滲溝是為了降低地下水位或者攔截地下水而設置的,滲溝有三種形式,分別是管式滲溝、填石滲溝和洞式滲溝。管式滲溝多用於地下水引水較長、流量較大的地段,當管式滲溝長度為100到300米時,其末端宜設置橫向泄水管分段用來將地下水排出。選材上,管式滲溝的泄水管可以采用陶瓷、混凝土、水泥等多種材料,在泄水管的管壁上應該設有泄水孔。泄水孔的分布要按照一定的次序,間距不宜過大,一般不超過20公分。填石滲溝隻適用於滲流路程不長、坡度小於1%的路段,斷麵一般為矩形或者梯形,填石滲溝的埋設深度不得較原有地下水位低。在填石滲溝的底部和中間均使用粒徑較大碎石或卵石進行填築,按照一定比例在碎石或卵石的兩側和上部分成層厚15公分左右的兩部分,並填充粒徑較小的砂、粗砂、鑠石等粒料作為反濾。洞式滲溝多用於水流量較大的地段,洞式滲溝的洞壁通常使用漿砌片石砌築,洞頂需用蓋板進行覆蓋防止雜物掉進去。在公路路基排水的施工設計中,通常需用將這三種不同形式的滲溝進行有效地組合,根據實際情況具體分析,不同的地段設計不同的滲溝,共同作用來阻擋地下水對路基的侵蝕,減小水對路基造成的損害。在具體的施工過程中,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麵著手:
1)在滲溝的施工設計過程中,要盡量保證和地下水的水流方向垂直。
2)滲溝的橫寬的確定要綜合起來考慮,由具體的排水要求、埋設的深度以及後期維護的需要來確定。
3)在彙聚流水過程中,要科學的設置反濾層以防止含水層中的砂石、泥土進行滲溝造成淤塞。
4)滲溝在施工時,具體的工序和遵照的規則同暗溝施工時類似,要從下遊開始,逐步向上遊施工,挖掘時的土石用以填埋用。
5)為了後期的檢查及維護,應該在滲溝邊設置檢查井以方便出入。
2.2.4滲井
滲井屬於水平方向的地下排水設備,用來排出路基附近影響路基安全性的淺層地下水。當地下存有多層含水層,其中影響路基的上部含水層較薄,排水量不大,且平式滲溝難以布置,可采用立式豎向排水,設置滲井。滲井穿過不透水層,將路基範圍內的上層地下水,引入更深的含水層當中,以減小上層地下水位或者將水全部排除。
結束語
高速公路路基路麵排水技術的控製和管理對我國高速公路建設的質量、行車安全以及使用壽命都起到十分重要的影響。高速公路設計和施工單位必須加強對路基路麵排水施工技術的控製和選擇,以滿足我國公路交通運輸等各方麵的需求,促進我國公路交通運輸事業的不斷發展。
參考文獻
[1]王誌,王強.道路與橋梁[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
[2]汪豪.淺析高速公路路基排水及排水係統[J].建築工程,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