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盒板輸送輥道控製係統探析(2 / 2)

3.2電氣設備的主要參數和技術性能要求

電氣設備采用PLC自動控製係統,分別為向左輸送、向右輸送、左右分別輸送三種自動控製模式。

1)向左輸送

放置在中間左區、中間右區、右待包裝區、右包裝區上的盒板按順序向左待包裝區自動輸送,並在左待包裝區內自動相隔300mm左右排列整齊等待包裝。當左待包裝區按順序同時擺滿四盒盒板時,中間左區、中間右區、右待包裝區、右包裝區的輥道就會自動停止工作。當左待包裝區還剩兩盒盒板時,係統會自動輸送卸盒板工位後麵的盒板重新排列補充。位於左包裝區第一個包裝工位上的包裝工按一下前進按鈕,自動從左待包裝區輸送一盒盒板到左包裝區的第一個包裝工位上。完成第一道包裝工序後再按一下前進按鈕,自動進入第二個包裝工位上進行包裝,左待包裝區也會自動向左包裝區第一個包裝工位輸送補充,以確保左包裝區存放有兩盒鋼板相隔排列整齊同時進行包裝作業。第二個包裝工位上的包裝工完成所有包裝作業後按一下完成按鈕,係統自動將已包裝完的盒板輸送至左待叉區,並相隔排列整齊。左待叉區可儲存4盒盒板。當叉車將最左邊那一盒已包裝的盒板叉離輥道時,係統自動輸送後麵已包裝的盒板進行補充,以待叉車叉走。

2)向右輸送

放置在中間右區、中間左區、左待包裝區、左包裝區上的盒板按順序向右待包裝區自動輸送,並在右待包裝區內自動相隔300mm左右排列整齊等待包裝。當右待包裝區按順序同時擺滿五盒盒板時,中間左區、中間右區、左待包裝區、左包裝區的輥道就會自動停止工作。後續步驟與向左輸送控製的步驟一致,隻是方向全部反向,具有對稱性。

3)左右分別輸送

向左輸送、向右輸送兩種模式並行控製。整套輥道輸送係統分為兩部分:第一,中間左區、左待包裝區、左包裝區、左待叉區輥道采用向左輸送自動控製模式。第二,中間右區、右待包裝區、右包裝區、右待叉區輥道采用向右輸送自動控製模式。兩種輸送控製各自獨立運作,互不幹涉。

3.3安全防護裝置的要求

①在輥道的合適位置應設置接料段輥道。接料段輥道正常情況下應出於空閑狀態,當待包裝區需補充盒板時應讓盒板快速通過接料段,然後該段應處於空閑狀態,處於不同工作狀態時應設置不同顏色的指示燈來提醒操作人員。同時,該段應安裝反射式接近開關,當盒板垂直進入,應提前1米探測到,當盒板水平進入,應提前0.3米探測到;為保證安全,還應設置狀態轉換開關,當接近開關失靈時,可通過人工轉換開關選擇需要的狀態。

②叉車接近輥道時,擋板應能自動縮回以方便叉車作業,擋板應承受盒板輸送0.4m/s的速度的的衝擊力,避免操作失誤或設備故障而出現摔包現象。輥子頂部比輥道兩側邊高,防止邊梁阻礙吊裝作業。輥與輥間用鋼板或角鋼以防護安全,應能承受2噸重量的負載,鋼板或角鋼兩端用螺栓固定、表麵作防鏽處理。輥道要能承受額定負荷34盒的載重。

③安裝操作按鈕防碰撞保護罩,防止工人作業時碰壞操作按鈕或失誤碰動按鈕,增加聯鎖控製,以防多點操控不一致造成嚴重後果。

④應在輥道上安裝光電式防護開關,確保各控製條件下的安全。可將輥道分為多個防護區域,在各區域輥道道兩側輥麵以上部分設置高度150-200mm的光電式防護開關,同一防護平麵內布置2-3條防護光線。當正常工作時有人或異物進入,輥道應能自動停止並發出報警信號,避免意外碰撞事故。

⑤設備運行過程中保證噪音≤79dB。各區域使用不同顏色進行塗裝標識。

3.4設備製造及檢驗標準的要求

整套設備應達到ISO、IEC、GB或行業標準。設備的設計、製造、檢驗及驗收均應按標準要求進行。

四結語

整套盒板輸送輥道控製係統實現了遠距離的自動化物流運輸流水線,配備了在線自動包裝作業功能,滿足了實際生產需要,在未來定能得到發展和推廣。

參考文獻

[1]王海順.輸送輥道不平穩性的模糊評判[J].玻璃,2010,37(1)

[2]袁道幸.板坯輸送輥道的驅動力矩探討[J].江西冶金,2014,34(1):44-46.

[3]盧誌軍,張九鋼.方坯連鑄機輸送輥道終端擋頭優化改造[J].山東工業技術,2014,(10):3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