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
作者:仇保興
摘要:《曆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實施以來,中國曆史文化名鎮名村的保護工作取得了較大的進展。針對 目前曆史文化名鎮名村保護麵臨的形勢機遇,提出下一步工作思路和措施。
關鍵詞:曆史文化名鎮名村;保護;迫切性
Abstract: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Regulations on Protecting Historical Famous Towns and Villages, great process has been made in protecting China’s historical famous towns and villages. Based on the present facing situation of protecting historical famous towns and villages, working ideas and measures of next step will be introduced.
Key words:Historical famous towns and villages;Protection;Urgency
中圖分類號:C912.8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144(2011)-02-4(4)
建設部和國家文物局至今分五批公布了中國曆史文化名鎮名村,已公布了350個中國曆史文化名鎮名村,使我國城鄉曆史文化遺產的保護擴大到更大的範圍,也使我國不同地域曆史村鎮傳統風貌和建築藝術的展示有了更廣闊的舞台。保護好這些名鎮名村對於傳承我國優秀文化和延續曆史文脈,促進當地經濟社會的發展將起到重要作用。
1實施《曆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以來曆史文化名鎮名村保護工作回顧
2008年4月,國務院頒布了《曆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分別從曆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的申報批準、保護規劃的編製、保護措施等多方麵進行了具體規定。《條例》自2008年7月1日實施以來,有力地促進了我國曆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工作的有效開展,並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績,主要表現在:
1.1做好曆史文化名鎮名村的申報和審批工作
2008年以來,建設部和國家文物局,先後組織了第四、第五批中國曆史文化名鎮名村的申報和公布工作。目前,中國曆史文化名鎮名村的數量達到了350個(其中名鎮181個,名村169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公布的省級曆史文化名鎮名村已達700餘個,使我國曆史文化名鎮名村的保護體係日臻完善。
1.2加強曆史文化名鎮名村保護規章規範製訂工作
《條例》頒布後,建設部著手完善名鎮名村保護法規的製定工作。研究起草了《曆史文化名鎮名村保護管理辦法》、《曆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規劃編製辦法》。這些辦法分別從保護規劃的編製、審批、公布,曆史文化名鎮名村的監督管理等方麵做出了規定,為我國曆史文化名鎮名村保護規劃編製、保護管理提供了技術依據。目前,這兩個辦法已經完成征求意見稿,並已於近期征求有關部門和各省的意見,待修改完善後發布。
1.3積極支持和推進地方曆史文化名鎮名村保護工作
為加強各地曆史文化名鎮(名村)保護的交流與合作,建設部2009年、2010年先後在上海市楓涇鎮、江蘇省周莊鎮召開曆史文化名鎮保護與發展研討會,與全體曆史文化名鎮的代表共同議定了《楓涇宣言》、《周莊宣言》,彙集眾多代表的意見,表達了“堅持科學規劃、嚴格保護、合理利用的原則,因地製宜,保護名鎮曆史文化遺產的真實性和完整性”的心聲。同時,各地也分別加強了地方曆史文化名鎮名村保護工作力度,雲南省出台了《雲南省曆史文化名城名鎮名街保護條例》,河北省起草了《河北省曆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辦法》,山西等省結合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的成果,公布了一批省級曆史文化名鎮名村,海南省開展了“十大古村落”的評選,將具有曆史文化價值的古鎮古村落列入了地方重點保護的範疇。
1.4在汶川、玉樹特大地震災後重建中,堅持貫徹《曆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精神
汶川、玉樹等特大地震災害,對一些古鎮和古村落造成了嚴重破壞,建設部在指導地方對曆史遺存進行搶救性修複的基礎上,在指導地方編製災後重建規劃時,按照《曆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的有關要求,堅持在重建工作中注重曆史風貌的延續及傳統特色的體現,在一定程度上保存了這些地方古村鎮的完整性,為傳承地域文化特色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1.5加大了國家專項資金對保護工作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