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路駝鈴,一二十多歲的灰衫書生背著草藥簍子向南而行,烈日之下他不見一絲勞累汗水,神清氣爽就著鈴聲唱起異族的歌謠。
哥兒我天南地北都走過,一朝來到了荒漠,遇見我那心愛的姑娘,從此不再隻影上涼山。哥兒我......
數百年來,走過的這條路商人不計其數,他們帶領著自家的隊伍,每次一到通天峰腳下,都告誡他們,通天峰上驚險無比,斷不可隨意闖入。當然,諄諄教導有人聽,就有人不聽,多年來這裏從來不缺冒險一試的人,想要獨得風景。隻因為江湖傳言,說隻要過了通天峰,便能與長居雪山的幽蘭一族相見。與他們天生的美貌和長壽相比,更為聞名的是他們世代相傳的歧黃之術。隻要還剩一口氣,便是命數將盡也能改得天命。
見識淵博的行者語氣凝重,說起當年楚皇對幽蘭一族有保護之恩,楚國國破之後,護國公主在影衛舍命護送下入得雪山,生下千翁,千翁長成後因念母親故土,重新踏入中原。
當時正逢亂世,狼煙四起,各國之間打得不亦樂乎,你來我往,連戰書都不用下了,看不順眼直接開打。有好武的君主親征、王侯將相陪伴,凡過往之處有奸佞的官員們便趁機發一筆國難財,仗著皇帝親征名號苛政重稅,美名其曰孝敬聖上,以致底層被欺壓的百姓們怨聲載道苦不堪言。
也有奮力抵抗的窮酸秀才,寫了份狀子讓大家按了壓,打算交由熟識的宮人遞給皇帝,隻是這份狀子還沒遞到皇帝案頭上,貪財的官員們已經收買了當地的小吏,商討著如何加重處置這些好事的“不法之徒”。若是重稅和戰爭也就罷了,百姓們實在受不了到深山中躲躲,啃樹皮吃樹葉等軍隊過境之後才出來。可正在齊曹兩國交戰正盛的這年,春夏之交,曹國軍隊不知何故染上一種被軍醫們成為肥頭病的瘟疫。
原本軍中之人最初不過是全身冷汗,虛軟無力,大夫以為是常見的傷寒,隻是一般處理,豈料幾日之後,得病的將士們開始大麵積出現麵目腫大,咽喉梗塞之症。此病傳染迅速,一旬未過,曹軍三分之二的將士在不久後有全身潰爛之相,抓撓之後皮開腐爛,最後死相頗為恐怖。對戰的齊軍將領接到線報後笑顏逐開,軍師拿起筆墨一揮而就:不戰而屈人之兵,以為是天助我也,吩咐下去喜氣洋洋地準備慶功酒時,自家陣營裏竟也開始有同樣病情軍士。
原來因為曹軍與齊軍共飲渡江水,瘟疫很快傳到齊軍中,不過半月,齊軍所過之處,渡江所流之處,百姓們大多染上了這種令人聞風喪膽的疫症。
時人雲:渡江水暖屍骨橫,將士無歸未亡人。
齊皇很快意識到了這場瘟疫將是決定國本的戰爭,若是短時間內疫情能得到控製,不說大齊百姓會重新對朝廷產生敬畏依賴,還可鎮煞其他小國,讓其不敢隨意冒犯。因此,當朝皇帝下令誰若能解決這個難題,升官發財不在話下,封侯拜相任君挑選。
洋洋灑灑的十幾張皇榜在各城門口貼了半月有餘,從一開始人潮擁擠爭先到門可羅雀,守在底下的侍衛都無聊得在打蚊子時,城外步行而來,一個背著草藥簍子、身著普通灰衣的青年人在榜下立了許久,最後漫不經心地揭下了皇榜。
這個看似普通的青年人,便是後來千鈞澗的首代神醫,千翁。
和史籍中記載無二,千翁便是借助此時太醫們都束手無策的瘟疫成名,他摒棄下法解表,三天三夜未合眼,終於在秦山上找到一種名為狼蒿的草藥可治療此疫。
全民歡呼,歌頌著疫情終於得到控製。齊皇保住了民心,為表示對千翁的感謝之情,信守諾言意欲封他為王,連綬帶官印都準備到了拿到他麵前。當時不過三十的千翁擺手拒絕,跪在金殿上說隻願懸壺濟世安穩一生,不願出將入相,然後在金殿拜別皇帝,腳步緩緩而出。臨走前,他那飄飄忽忽豪情之語傳到大殿上每個人的心裏。
茫茫乎吾輩何從往,浩浩乎江湖天地廣!
千翁一生舍己為人,踏遍的山川河流數之不盡,每到一處,必擺攤贈藥免費幫人治病,救過的百姓直曰他是再生父母。他一生收徒數百,臨老了跟在身邊的卻隻有十二人。正是這十二人,在秦山附近的一個鎮子裏建立了千鈞澗。此後,千鈞澗依靠著千翁的盛名和歧黃之術在四境內聞名遐邇,來者絡繹不絕。
在此盛名之下,多少人付之千金來此治療痼疾,多少人不遠千裏辭別家人來此學醫,千鈞澗迅速成為了各國百姓口中的一個傳奇,一個實實在在的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