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彌藏如此,對帝風烈如此,對謝醒獅如此,對昊掌教對蕭千業亦是如此。什麼狗屁道理,什麼正義與不義,什麼生死權利,都交給後世那些讀書人們去評判便好。
拯救絕望之人是他的經營之道,而劍斬不平之事,乃是他的俠者之道。既然有了自己的道,那便有了撞破南牆的覺悟。
對於自己做過的事情,殺過的人,宸回有過疑惑,但真正到了拔劍的一刻,那些疑惑就煙消雲散,拔劍之時便不再存在,拔劍之後的漫長歲月,亦不會存在。
做過的選擇是無法回頭的。
此時的宸回隻感覺到無窮無盡的力量供他驅使,被金色的眼眸注視著的蕭千業,隻感覺到仿佛被徹徹底底的看透,這一戰與月河塔之一戰,與法場之一戰皆有所不同。
不是在於對手的境界變得更強大了,而是在於,宸回的那種堅定讓他有些陌生。
他一直知道客棧裏有個遵循無退之道的廚子,或許他作為掌櫃在客棧待久了,影響著客棧眾人,也被客棧眾人所影響?
無退無悔,無悔無回。
君臨劍發出龍吟之聲,宸回的身影再動。
“來戰!”
宸回的聲音響徹在海風中,這是項武在麵對對手時的話語,簡單明了,亦如宸回此刻的心情。蕭千業提劍相迎,眼神也變得清明起來。既然言語無法亂心,那便以最強大的姿態,將對手徹底摧毀。
湛盧與君臨碰撞,兩把名劍的主人前所未有的決意亦碰撞起來!
……
……
數日前,連慶。
張師很少下山。他並非不喜歡下山或者與他的年輕的師弟李四象那樣不敢下山。他隻是很少下山。無所謂喜歡不喜歡。
當然,道教的人也知道,這位年紀比佛宗方正大師還要年長幾歲的老道士,一旦下山,便是發生了大事情。
的確如此,張師下山了,發現這件事的人不多,大多道士們都以為老師在公山最後方的偏殿裏不問世事的修道,算著這個世間的各種玄機,窺探著凡人無法窺探的道。
一般來,除了李四象與王玄蒙能見到張師,其餘人很少能見到,而道教的大事情,也多由王玄蒙與司空煮司空渡兄弟負責。
此番下山,確實是不為人知。因為這件事大事不宜人知。但老師還是帶著未來的師……最不願下山的李四象下山了。
李四象很想推辭掉,可這一次,他偏偏推不掉。好奇心害死的不止是貓,還有那個因為桃花債不敢下山的李四象。
在北域戰爭之前,李四象答應張師下山的原因,一是為了蒼生社稷。因為北國一旦攻破霜川,會引發怎樣的後果,他不知道,但即便隻靠想象,他也清楚那絕對是非常可怕的事情。
所以道士下山,是為下蒼生。而另一個下山的原因,是因為他快要破境了。
作為一個雖然看起來人麵桃花如潘安宋玉卻終究是過了四十歲的帥大叔,如果有著足以問鼎世間最強的資格,李四象個人還是很喜歡的。四十歲破境,比之於寧無邪和雲滄玄,比之於宸回蕭千業,似乎差了很多。但李四象從來不覺得這是資間的差距。
機緣需要緣分。
可世事難料,李四象這一下山,卻是為了他人幾乎葬送了自己武道的未來。
他如今是一個獨臂道人。但即便在道教之中,他依舊是第二強,甚至他還能保住自己下第十的位置。可也隻能止步於此。
山下風雪急,不想未曾破境,反而陷入了困境。
但李四象倒是樂觀,一輩子做個葉之境的道士也好,這樣將來或許師就不是姓李,而是姓王。
還是那句話,世事難料,李四象不曾想,多年後的他,終於參破了大道,成為了真正的道教第一人,甚至……足可問鼎下第一。
而這樣的機緣,便起於此時。
瘦骨嶙峋的老道人,仙風道骨是有,卻看著有些……病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