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鳴鏑(2 / 2)

“毛豆,你怎麼看?”張衝最終還是放棄了製做黑火藥的想法。黑火藥威力不大,動靜不小,他現在在山寨中出的風頭已經夠大的了,可不想在演武的關鍵時刻再惹出什麼麻煩來。

毛豆道:“以前我們都是用鳴鏑的。”張衝點了點頭,道:“這倒是個好辦法。”據司馬遷考證,鳴鏑是匈奴人冒頓發明的,鳴是響聲的意思,鏑的意思是箭頭,鳴鏑合起來就是響箭,它射出去的時候能發出響聲。

沒有資料證明冒頓是一個音樂發燒友,所以他發明響箭是為了聽聲的可能性不太大。《史記》的記載一般比較靠譜,說冒頓做匈奴太子時,他父親頭曼單於又和心愛的女人生了一個“二胎”。接下來的故事,在現代影視劇中,是一個爛大街的橋段,他爹就想廢掉他,讓小寶當太子。

古今中外都差不多,太子的廢立不是皇上一個人說了算的事,所以他爹隻能曲線救國,先把他送到月氏國當人質,接著又向月氏國進攻,這明擺著是要弄死他的節奏。

冒頓當然也不是個瓤茬,楞是逃了回來。頭曼單於一看兒子不僅毫發無損地回來了,還順手拐了匹月氏國王的千裏馬,眼淚都下來了,心想,你咋還沒死呢,這不是坑爹嗎?但表麵上還得裝出一副慈父的樣子,兒子,回來了,趕緊寫作業吧。心裏一慌,好死不死的就讓冒頓當了萬騎之首。

於是,冒頓便發明了鳴鏑,並規定鳴鏑所射而不悉者,斬之。大家沒意見,跟著哪個老大混,不都得老大指到哪兒,小弟們便打到哪兒嗎。沒想到,冒頓把自己最喜歡的寶馬牽出來,一箭就射了過去,大家楞了,這也太敗家了吧,心裏一遲疑不要緊,沒射的全殺。接著他又把自己最愛的女人領出來,又是一箭射過去,這次大家直接是傻了,剛才還膩在一起虐狗的,翻臉怎麼比狗還快,這一傻就又有倒黴的了,沒射的接著砍。這時大家總算是明白了,好吧,你以後就是讓我們射你爹,我們眼都不帶眨一下的。冒頓果然沒讓大家失望,真把箭射到自己爹的身上,這次大家沒含糊,直接把老頭曼紮成了個刺蝟,反正又不是自己的爹,不射白不射。

鳴鏑發明的本義就是為了傳遞信息的,但張衝覺得還是不太方便,就為了放一箭,他們哥幾個總不能整天帶著長弓硬弩招搖過市吧?不過,這個東西在實戰時,還是挺有用的,便對毛豆道:“你把鳴鏑的圖樣畫出來,交給小金,以後咱們每人都隨身帶上幾隻,以備不時之需。”

毛豆草草勾了幾筆,對小金道:“這鳴鏑是由鏃鋒和鏃鋌組成的,縫補一麵中要起脊,以防鏃弧內凹,鏃鋌橫截麵要呈圓形。”小金看了半天,道:“這玩意做起來怕是要費些功夫,不如直接在箭杆前端綁上一個竹哨,射出去,也能發聲的。”

張衝覺得還是毛豆說的鳴鏑更拉風一些,兩軍對陣,淩厲的鳴鏑聲一響,萬箭齊發,想想都覺得過癮,便道:“毛豆說的那種你慢慢去做,現在先按你說的,做幾個哨子,我們放著試試。”

竹哨做起來簡單,隻一夜的功夫,小金便很輕鬆地做出來幾十個。第二天大家來到寨外,便興高采烈地施放起來,箭杆拖著竹哨飛到半空,清脆地哨音此起彼伏,果然和鳴鏑的聲音相差不大。

正在巡營的趙戎忽然聽到響箭聲起,臉色大變。北蠻國雖然與匈奴沒有血脈關係,但所處的地域相同,正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所以鳴鏑在北蠻國相當流行。黑甲軍一年絕大部份時間都在北部邊境訓練作戰,趙戎和他的親衛們對鳴鏑之聲相當敏感。

來雞頭山這麼久了,大家還是第一次聽到這麼密集急促的鳴鏑聲,立即警惕起來。不待趙戎吩咐,胡滿已經跑了起來,一招手,道:“跟我來。”幾個親衛立即出隊,緊緊跟在胡滿身後,呈戰鬥隊形,迅速向聲音傳來之處撲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