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魯迅
燈下翻書
作者:魯人
因為讀了一些魯迅,便不時會被問起一些與魯迅相關的問題。“魯迅到底是怎樣的人?”被問過多次。我常常被問得語塞,題目太大,實非一兩句話能說得明白。但被對方熱切的眼神逼迫著,隻好含含糊糊地回一句:是一個人道主義者吧?
被毛澤東譽為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又被供奉了數十年,便被人們當作了堅定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是自然的事。隻是當人們開始反思那段曆史時,才開始反省之前對魯迅的認識和態度。
魯迅是人道主義者。是我的一己之見,到也是讀過魯迅後的一點己見。初讀魯迅時,我是要做“魯門走狗”的,讀著讀著,便讀出了魯迅的孤獨,讀出了他心淵處的悲憫。那孤獨,這世上沒有幾個人敢去品嚐,那悲憫,這世上沒有幾個人能達到。很少有人如魯迅將人性看得那麼透徹,在看透之後能產生大的悲憫,是一般人難以企及的境界,因此,做“走狗”便不配也不敢了。
魯迅寫夏瑜要反抗壓迫者,反被圍觀他的被壓迫者所揶揄;他寫白區的共產黨員被殺,民眾卻看完懸在城門上示眾的烈士頭顱,又蜂湧著去圍觀陳列的女烈士的遺體。從這愚昧而麻木的“看”中,魯迅看到了為先驅者痛苦的孤獨。然而,他雖對看者“哀其不幸,怒其不爭”,卻還是義無反顧地做著為被壓迫者爭尊嚴和幸福的先驅。他的“哀”勝了他的“怒”,他願像殉道者為這不幸的人群去爭。這使他在精神超越了他同時期的許多人,那批文人雖多是具人道主義情懷的精英,做殉道者的真的鳳毛麟角。他們大多隻是坐在咖啡廳或書齋裏,呷著咖啡,品著香茗,然後感歎大眾的淒苦,卻少有願為大眾犧牲自我的信念和勇氣。
作為人道主義者的魯迅,在現實生活中又是一位很平凡的人。在生活中他也狷介且多疑,這可能是因為他經曆過太多的痛苦,在他與周作人失和後,給一個年青朋友的信中曾說:“我也常常想到自殺,也常想殺人,然而都不實行,我大約不是一個勇士。”顯示了人性脆弱的一麵。但對朋友他則是溫暖的幽默的真誠的,對青年的求助更從來都是傾其全力的幫助。
其實,毛澤東很理解魯迅,因此,他讚譽魯迅的文字,並未前綴上“無產階級的”五個字。
雖然,未成為“魯門走狗”,我還是很需要感謝魯迅的,是他讓我從他深刻而豐富的生命中,了解了一個波瀾壯闊的大時代,了解了一群人,了解了生命的過程,了解了生命的真實、平凡和超凡,也使我在自己的靈魂中走得更深。他還讓我知道有一種人並非罩著聖光誕生在這個世界,他來不是為了掌生殺之印至生靈塗炭,不是為了巧取豪奪吸大眾的血汗,不是為了做鷹犬助紂為虐,不是為了做隱士逍遙世外,不是為了做順民隨波逐流,他是要做這個世界的叛徒,做這個世界的挑戰者。為了被欺壓者的尊嚴和幸福,他將心掏出來在黑暗中點燃,照出前行的路,那光明是會變成人們眼中的聖光的。
【靜岩薦自《大公報》2015年4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