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概念要如何變現?這點陳實就不知道了,因為學識以及前一世平凡的經曆讓他有心無力,想要幹一番大事業也沒有能力。當然,他並不想幹一番大事業,隻想要加入能幸福,不用為了金錢而擔憂,不用為了麵包而擔憂,不用為了學習資料而擔憂。
現實他已經做到了,可以說他夢想已經達成了,但是這真的是他的夢想嗎?這難道不是一個人最基本的要求嗎?讓家人不受苦不受累,這難道不是每一個人最應該做的事情?若果這都算是夢想,那麼夢想也太廉價了。可是即使夢想這樣廉價,有多少人又是沒有夢想的呢?
想到夢想,陳實就想到李雅蓮,在他看來,李雅蓮才是一個真正找到夢想的人,她崇拜一個人,就去搜集與那個人有關的一切,就像把他的書籍搬上大銀幕,她不止是外表崇拜他,而是內心也崇拜。她才是找到為之努力的夢想的人。
陳實想要不要和李雅蓮請教一下什麼是夢想呢?
上輩子,李雅蓮的夢想是沒有實現的,甚至連提她都不敢提出來,因為她從來不敢去想,從來都認為絕地沒法達成,因此,不但不去做,而且不去想,夢想也隻是夢想而已,偶爾能出現在夢裏已經算是稀奇了。
世上有多少人的夢想正是如此呢?至少,那些為了生活奔波的人多數如此,忙碌中還不忘記自己夢想的人又有多數呢?應該隻是少數中的少數,而這少數中的少數能實現夢想的又有多少呢?或許是少數中的百分之一而已。
有時候夢想如此廉價,有時候夢想有如此遠不可及。
陳實走過漫長的街道,穿過一個十字路口。在十字路口旁邊,他看到各種行行色色的人,他們各自奔向自己的去處和來處,各自忙碌自己的生活或夢想,各自走在同一條路上,而又在同一個路口各自分別。
人生有多少這樣的十字路口呢?這樣的十字路口承載了多少人的夢想和選擇呢?有多少人在這樣的十字路口拐彎了?有多少人跨過這個十字路口後夢想實現了?
陳實不得而知,他唯一知道的就是在這樣的十字路口,若是不及早穿過馬路,那麼就要遇到紅燈,紅燈就有危險,危險若發生就會喪命。有多少人喪命在十字路口?
陳實就像是一個無從選擇的人,雖然他已經過了馬路,但是他還是要麵對下一個十字路口,這時候他就像是迷路了一樣,十字路口四四方方的,前後左右似乎相差不大,但是他知道,每一條路上的風景都不會相同,若是選擇不當,就隻能看到平凡的風景,若是選擇妥當,那才能看到壯麗的山河,才能看到絢爛的星空。
想要平凡還是絢爛,這其實不是一個選擇問題,而是一個判斷的問題,你若能判斷出絢爛的星空的道路,那麼你的人生就是絢爛的,你若是沒有這個能力,就隻能選擇平凡的風景看看。
可是,現在陳實發現,他卻不是選擇或判斷的問題,而是一個願景的問題,他的願景該怎麼選擇?這時候就讓他蒙圈了,迷惑了。
哲學家說,人會陷入一種虛無的狀態,感覺自己不存在一般,找不到目標,不知道該幹什麼,甚至像缺乏判斷力一般。
陳實此時就處於這種狀態,他整個人都似乎是虛無的,因為重生這件事情對他來說就像是虛無一樣,直到現在他都還在不敢相信這是真的,真的害怕這就是一個夢而已,真的害怕有一天一覺醒來就發現南原來是柯一夢。
天色晚了,路上的燈光開始慢慢亮起來,這霓虹燈不比天上的星星要閃爍,可這霓虹燈卻遮蔽了人們的眼睛,人們似乎總是願意看到近一點的光芒,對於遠一點的更加閃爍的東西卻視而不見,就像一個人寧願相信村裏信用很差的人也不會相信一個外來人,想要取得信任可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距離首先才是第一位。
而閃爍的星星距離人們太遙遠了,大家都願意看著霓虹燈把星星給忘記了。
星星在遠方,遠方的路總是讓人遺忘。
陳實不由自主地抬頭看向天空,看向星星。看著看著,他決定要向一顆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