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不講政治規矩背後的陰影(1 / 1)

不講政治規矩背後的陰影

第一言論

作者:張鳴

【摘要】不講規矩的原因,是規矩背後有人情和圈子的陰影,有利益的陰影,更有權力的陰影。規矩,隻是一些死的條文,它們不能說話,沒法動作,要想讓規矩管住權力,必須要有監督機製。

【關鍵詞】政治規矩 權力濫用 潛規則 【中圖分類號】D220 【文獻標識碼】A

守紀律和講規矩,在大方向上是一回事。紀律,也是一種規矩,更為嚴格講究的規矩。但是,仔細講來,講規矩還是可以細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次,是黨紀,遵守黨的規矩;第二個層次,是國法,有些事情,並不違法,但黨紀卻不容;第三個層次,是生活中符合人情道理的規矩,最典型的就是人與人交往過程中的禮貌。

現在黨內的某些人,不僅不守紀律,而且不講規矩,將三個層次的“規矩”統統拋在一邊。貪汙腐敗,隨意泄露黨的機密,以權謀私,權錢交易,權色交易,連起碼的人情道理都不講。有些縣委書記,奴視自己同事,自己家的寵物犬死了,居然讓當下屬的局長為此吊喪。有的書記,居然大言不慚地說他跟縣長是父子關係。

不講規矩的原因,是規矩背後有人情和圈子的陰影。中國是個熟人社會,熟人之間,講感情,但不講原則。而且,隻有辦不合規矩的事,彼此的交情才深,才夠朋友。

不講規矩,還有利益的陰影。很多違規犯法的公務人員,幾乎都栽在了不當利益攫取上,有的老板說,隻要錢色到位,就沒有攻不下來的堡壘。不喜錢,不漁色的,隻要有愛好,也一樣可以被拉下水。

不講規矩的原因,更有權力的陰影。我們不是沒有規矩,而是從來不缺規矩。對於任何事情,規矩都訂得非常完善,即使國法有缺失,但黨紀以及各種規定都很詳細。單一個防止公款大吃大喝,就不知道製定了多少規矩。

令不行禁不止的原因,是因為權力在作祟。人人都知道八項規定,但隻要某個單位的領導非要吃喝,周圍的人即使知道這樣違規了,也不會說什麼,反而有可能去跑腿安排,找個更隱蔽的地方。提拔幹部,規矩明明白白地擺在哪兒,但是,隻要領導發話了,不合規矩的,也合規矩了。很多地方,即使明白規定提拔幹部需要常委會討論,最後還是縣委書記和組織部長倆人共同拍板。

規矩的最大敵人就是權力的濫用。規矩,實際上是權力者製定的,如果掌權人自己不遵守規矩,就沒法約束別人,上行下效,全然亂套。熟人麵前不講原則的習慣,要想克服起來,其實並不難。一個單位,隻要主要領導帶頭守規矩,有令則行,有禁則止。發現有個別違規的,重罰幾次,規矩也就立起來了。

更何況,現在的各種社會關係,血緣、地緣、業緣,每每浸透了權力的汁液。人們為高官的親屬開綠燈,違規辦事,看的就是權力的麵子。高官親屬占據高位,獲取資源,也是高官權力場的一種延伸。現在的同鄉、同學、同事、老上下級關係,已經成為權力場的代名詞。派別、山頭都在黑幫化。一個圈子,老大罩著眾兄弟,眾兄弟向老大效忠,輸送利益,可謂一損俱損,一榮俱榮。

濫用權力的背後每每有利益輸送。在誘惑麵前,單靠自己的覺悟,很難控製得住,關鍵看監督。一個地區,同級別的幹部很多,一個縣的四大班子負責人,個個都是同級別的幹部。專門負責監督的紀委、審計部門,每個地方都不缺。但是,同級監督卻總是失靈。能監管權力的隻有更大的權力,但更大的權力卻總是不在現場。即使有人舉報,這樣的舉報如果不是趕上反腐風暴,多半也沒有人理會。

權力毀掉了規矩,卻創立了自己的潛規則。一個山頭裏,忠於老大,才是必須遵守的規矩,兄弟之間的攻守同盟,才是事關生死的最大規則。為此,哪怕觸犯了黨紀國法,哪怕傷天害理。在那些貪腐的高官那裏,送錢買官才是必須遵循的規矩。據說,徐才厚賣官,先經過考察,考察合格,再變成後備幹部,然後再看表現,如果錢送得到位,立即提拔,納入圈子。如此,既發了財,又收羅了一個“接班人”。

權、錢、圈子,不止是陰影,而且是魔影,在規矩背後翩翩起舞。不掃蕩這些陰霾、這些魔影,守規矩就無從談起。把權力放進籠子,籠子就是規矩。今後的任務,是讓籠子關住權力,而非權力隨意拆掉籠子。無論多大的權力,隻要製定了規矩,就應該能管得住權力。規矩,隻是一些死的條文,它們不能說話,沒法動作。所以,要想讓規矩管住權力,必須要有監督機製。讓人民群眾有機會、也有資格比照著規矩盯住權力,這才更為重要。

(作者為中國人民大學政治學教授)

責編/譚峰 美編/李祥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