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係創業:自帶壁壘的海豚村
快鯉魚
作者:劉辰
海豚村已經摸索出了一些海淘電商的2C玩法,不過這當中肯定不包含燒錢打價格戰。
2013年12月,英國迎來有史以來最冷的一個冬天。黃雲鵬和趙冬棟在這時決定飛趟倫敦,然後準備在歐洲轉一圈,拿著幾頁PPT拜訪數十個歐洲電商。
兩人當時剛剛準備投身海淘,做一個能讓消費者買到和境外電商價格一模一樣產品的海淘網站。這可能是任何一個海淘電商的夢想,也是任何一個海淘創業者都能想到的模式。但如果對供應商沒有強悍的議價能力,這件事就純屬空想。
但這兩位創業者敢這麼想,談判能力正是其所擅長。他們在華為海外部門工作過十多年,趙冬棟甚至隻用了六年就成為華為五級談判專家——在華為內部,要達到這個級別,沒有十年以上的資曆幾乎是不可能的。多年的海外談判經驗和積累讓他們跳出了大部分海淘網站的C2C買手模式或特價模式思維。
讓供貨商不舒服,才能讓消費者舒服
海豚村直接對接境外電商,並且國內外同價。消費者在海豚村下單時,甚至能一鍵鏈接至海外電商,看到與海豚村一樣的商品價格。這也是黃雲鵬和趙冬棟最初秉持的理念。
有此想法後,他們把國外的電商網站列了個清單,一個個記下聯係方式,挨家挨戶打電話。可是七八十個電話打完,回應無一例外:“請把你的相關資料發到XX郵箱,我會轉發給相關同事。”兩人又發了七八十封郵件,等了又等,催了又催,還是無一回複。
黃雲鵬後來問那些與海豚村達成合作的電商:“我們當時給你們發了那麼多封郵件,你們怎麼不看呢?”對方回答:“我們一天到晚不知道接收多少商務合作方麵的郵件,根本沒時間看。”
雖然這兩個在國外工作生活了十幾年的人心裏很清楚,在沒有預約的情況下登門是非常不禮貌、十有八九要被勸退的行為,但他們還是在2013年冬天飛到了英國,按照地址逐一上門拜訪。
果然,在倫敦拜訪了十幾家商戶,都是剛到前台就被婉言勸回來了。他們又一路北上繼續拜訪,到了蘇格蘭仍然沒有任何進展。
那天寒潮陣陣,冷風一吹,又帶起一陣雨,兩人的心也涼颼颼的,就躲進路邊一個藥房避雨。進去一看這間藥房竟然很大,黃雲鵬跟售貨員有一搭無一搭地聊天:“你們是蘇格蘭地區規模第一的藥房嗎?”
售貨員回答:“是啊,我們這家店是旗艦店。”“那你們的CEO在嗎?”售貨員伸手一指一個站在旁邊端著茶杯的男人:“他就是。”
黃雲鵬這才知道這間藥房就是蘇格蘭地區最大的TLC Pharmacy。跟CEO聊了兩個小時,對方當場拍板:“我願意跟你們合作。”黃雲鵬和趙冬棟回國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組織翻譯商品、上架、招聘開發團隊,迅速地簽下了合同——當時兩人手上隻有一份PPT,連網站還沒建好。
有了第一份訂單,之後再去歐洲和其他電商談合作就相對容易了很多。海豚村用了不到兩年時間,談下了英國、美國、德國、比利時、澳洲、荷蘭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本地電商,通過幫助他們在海豚村開通頁麵,直接向中國海淘大軍敞開大門。
海豚村對這些合作夥伴提出了嚴格的要求,所有境外電商都要具備其所要求的發貨能力、倉儲能力和IT能力,才能在海豚村上線。“你隻有讓供貨商非常不舒服,才能讓消費者舒服。”黃雲鵬說。海豚村為這些電商進行中文官網的改造,為其引薦支付模式,並提供必要的售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