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貴賓休息室裏麵的人,就進入了放映廳,等待《國王朝》開始放映。
海倫-赫爾曼跟馬修坐在一起,趁著周圍沒人,低聲道,“現在是特殊時刻,別亂來。”
馬修知道海倫-赫爾曼比較了解自己,也沒有否認,直接道,“我什麼時候亂來了?我是個成年男人,被符合審美的女性吸引很正常,但吸引並不意味著我會真的去做啊。”
海倫-赫爾曼想了一下,微微點頭,沒有再多什麼,畢竟馬修對待工作還是非常認真負責的。
電影開始了放映,馬修所有的精力都轉移到了大銀幕上,曾經他看過這部影片,也知道無數人感慨上映版和導演剪輯版是兩部電影。
放映開始後,他就發現銀幕上放映的版本,與還有點印象的那部,確實差別巨大。
看著銀幕上放映的影片,馬修最大的感覺就是平淡,完全沒有史詩類影片那種讓人熱血沸騰的感覺,一點都不激動。
另外,剪輯明顯有問題,即便他這種專業性不算很高的人都能看出來,情節方麵連貫性不夠,群星薈萃,卻一片麵目模糊。
即便是與《國家寶藏》這種偏兒童向的合家歡影片相比,銀幕上放映的片子也稱得上人物蒼白、缺乏服力,不幾乎剪成了單純花瓶的奧蘭多-布魯姆和伊娃-格林,就連傑瑞米-艾恩斯、利亞姆-尼森這樣的老戲骨也沒任何光彩,似乎隻有愛德華-諾頓自始至終戴著麵具的表演還能給人印象。
這位好萊塢的另類演員,演技確實很強悍,連馬修也不得不佩服,哪怕他自始至終帶著麵具,還是秒殺其他一眾演員。
雖然記憶不是特別清晰,但馬修大致感覺到,海倫-赫爾曼口中這剪掉的50分鍾根本就是刀刀致命。
伊娃-格林的角色完全被謀殺了,單純的就是一個典型的好萊塢式的花瓶,在這部電影裏她那張現代麵孔顯得格格不入,存在的全部作用似乎就是串起幾個人物的矛盾關係,順帶和奧蘭多-布魯姆談談情,還談得那麼遮遮掩掩,連身姿都不曾展示一下。
馬修隱約記得,她出演的公主這個人物應該是有個兒子的,是王國的繼承人,然而繼位後卻發現這個孩子和他舅舅一樣是個麻瘋病患者,公主不能忍受自己的兒子再重複她哥哥的悲劇命運,於是自己結束了孩子的生命,也導致王國大權落入了丈夫的手中。
如此重要的情感脈絡,因為二十世紀福克斯的剪輯,幾乎難以看到了,片中唯一的女性角色轟然坍塌,除了花瓶再無任何作用。
甚至由於始終包裹的嚴嚴實實,連花瓶都不合格。
至於奧蘭多-布魯姆的男主角,也就比伊娃-格林稍微強點,馬修現在看到的男主角巴裏安這個人物高大得非常突兀,他無法理解,明明開始就是個鐵匠,怎麼一繼承了爵位,就成了雄才偉略的領袖人物了呢?而且感覺奧蘭多-布魯姆就沒什麼可演的,始終沉默是金,從頭至尾酷著一張臉就行了。
他好像記得曾經看過的版本裏麵,對巴裏安有單獨的塑造,具體記不清楚了,如今全都杳無蹤跡。
以雷德利-斯科特的能力,不可能犯下如此低級的錯誤,也隻有被二十世紀福克斯強行剪掉了這一個解釋。
馬修感覺奧蘭多-布魯姆莫名其妙的錯失了本可以贏得一些好評的機會,不是他沒做,而是他做的都哢哢掉了。
奧蘭多-布魯姆先是遇到了他,接著又碰見了一把大剪刀,馬修也不知道該什麼才好。
隻能一個人倒黴的時候,上飛過的鳥拉一坨屎,都可能掉進嘴裏。
當然,最不幸的人應該還是導演雷德利-斯科特,現在放映的版本根本是個血肉不足的犧牲品,主幹的虛弱讓本有光彩的戰爭場麵也顯得平淡。
馬修跟雷德利-斯科特合作過,猜也能猜到,這不可能是他的本意。
海倫-赫爾曼曾經跟他過,雷德利-斯科特是真的是想把《國王朝》拍成一部史詩,而且是一部傳統意義的史詩。
如今看來,這更像是滑鐵盧。
字幕出現,馬修轉頭問旁邊的海倫-赫爾曼,“你怎麼看?”
如果不作弊,單純論看片估計市場的能力,他遠遠比不上專業性更強的經紀人。
海倫-赫爾曼先歎了口氣,又搖了搖頭,“雷德利-斯科特這次被二十世紀福克斯和湯姆-羅斯曼坑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