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揚的夜梟(1 / 2)

種族歧視,在美國永遠都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

遠的不說,就將周揚身邊發生的種族歧視,他就知道很多次演出的時候,別人一看到他的模樣時,臉上馬上露出一種懷疑的神情:“這位亞洲小子能行?他懂得彈吉他?”

對於這種歧視,還算是比較正常的。畢竟在美國人看來,搖滾樂就是白人和黑人的事情,其他各色人等隻配坐在下麵當觀眾。周揚作為黃皮膚的華裔,他能夠擠到舞台上演奏歌曲,就已經是令人相當意外的事情了,若是還能夠成為熱門樂隊的主吉他手,成為樂隊中的核心人物,那簡直是幾乎不可能的事情。

事實上也確實如此,亞洲人想要在美國樂壇上有所建樹,除非是先在自己族群中闖下好大的盛名之後,以此為基礎,才有機會在美國本土上取得一線機會。可這些走向國際的亞洲歌星們,大多都是曇花一現,又或者是吃慣了主流大餐的聽眾的獵奇對象,隻能作為邊緣人物存在,永遠都不會成為主流歌手。

從這方麵來說,那些唱片公司要求夜梟隊員拋棄周揚,那是非常正確的事情,換成其他人來做決定的話,恐怕他們早就一言不發的將周揚丟在矽穀不管不理了。

隻是那些人永遠都不明白,周揚對於夜梟而言,不僅僅是核心成員,他還是樂隊的所有者,是樂隊成員的好夥伴。更為重要的是,夜梟樂隊的成員沒有其他樂隊成員那麼功利,可以為了音樂事業放棄自己的一切。

這既是他們的優點,也是他們的缺點。

從某種方麵來說,海德、唐娜等人是有音樂天賦的,可是原本曆史上的他們卻默默無名,成為了時光長河中普通的一粒沙子。那完全是因為夜梟樂隊的成員們,沒有一個是將音樂視為生命的人,即便是對唱歌事業最為熱枕的唐娜,她也不過將其視為一種愛好,一種跟夥伴玩耍的活動罷了。

當初,若不是周揚出錢出力,將夜梟樂隊拚湊起來的話,說不定這支樂隊根本就不會出現在世界上。即便是原本的嬉皮士周揚不惜花費,將夜梟樂隊組建起來,卻沒有闖出名堂的話,估計很快這支樂隊也會很快解散掉。

周揚除了花錢之外,他還抄了後世經典名曲《加州旅館》作為招牌,使得夜梟樂隊在音樂界一炮打響,有著走紅的跡象。

唱片公司的人像鯊魚嗅到了血腥味一樣,馬上將夜梟樂隊的成員給團團圍住,紛紛想要將這塊可口的肥肉吞到肚子裏麵去。可惜的是,這塊肉上麵還有一點不如人意的地方,那就是主吉他手竟然是一名華裔青年。

這種組合在所有專業音樂人士看來,那是完全不會成功的類型,一名黃皮膚的主吉他手站到白人專屬的舞台上,怎麼看都很別扭,必須得要將異類剔除出去,才有可能將成功持續下去。

他們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子做的。

凡是找夜梟樂隊簽約的人,無一例外地都提出了要將周揚摒棄在外,另組一支新的樂隊出來。雖然說是新樂隊,但實際上隻不過是將裏麵礙眼的人給換掉罷了。剩下的人員組合是不會改變的,至少在目前看來是如此。

出乎所有唱片公司的意料之外,夜梟成員對於自己人的忠誠度非常高,並沒有像其他樂隊的人那樣,隻要大公司向對方揮了揮合約,馬上就解散開來,然後各自飛向最有利的地方努力的發展起來。

他們沒有料到,周揚對夜梟成員的影響之大,以及海德等人對於功成名就的熱衷程度並沒有想象中那麼高。夜梟全部成員都是來自同一個小鎮,都是因為個性互相吸引到一塊,然後玩到一起的。

對於周揚、海德和唐娜等人而言,組成夜梟樂隊一起出唱片的過程,隻不過是在實現他們小時候夢想。大家一起玩耍,一起追逐夢想,隻要達到了這個目的,那麼其他的一切都可以放到一塊。

更何況,周揚為了組成夜梟樂隊付出了很大的努力,所有人當中,也就隻有他對這方麵的事情最為積極,可以說的是,沒有周揚的存在的話,就沒有夜梟樂隊的出現。這方麵來說,夜梟就是屬於周揚的,無人能夠否認這一點。

回到了紐約之後,周揚很快就見識到,那些唱片公司對夜梟樂隊的熱情有多麼高。幾乎每天都有電話打進來,找夜梟隊員的人出去談,甚至還有的唱片公司幹脆派人親自過來,找海德、唐娜、凱索和傑姬等人,麵對麵的套近乎拉攏關係。

至於作為樂隊的異類成員,周揚完全被那些人給忽視了。

大唱片公司的人或許還會矜持一些,在被拒絕了幾次之後,他們也就沒有過多的逼迫。可是對於那些中小公司和獨力經紀人而言,世上沒有挖不倒的牆角,隻要夜梟樂隊還沒有尋找到東家之前,他們都是不會放棄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