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與大師對話,是成長第一捷徑(1 / 1)

與大師對話,是成長第一捷徑

巴山夜雨

作者:程效

【問題】

您擺在案頭,準備看或正在看的一本書是什麼?

答:《毛澤東傳》。

您最想推薦給子女,覺得能影響他們人生的書是什麼?

答:《紅樓夢》《瓦爾登湖》。

您最想推薦給下屬,覺得對他們工作有幫助的書是什麼?

答:《家庭、私有製和國家的起源》《習近平談治國理政》《曾國藩》《宋詞鑒賞辭典》。

您比較喜歡哪類書籍?

答:文史類、法學類、政治學類。

您認為讀書最大的收獲是什麼?

答:獲取知識、增長見聞、提高能力、修養身心、陶冶情操、提升人格。

有沒有過一本書對您的人生觀、價值觀產生過重大影響?

答:應該說不止一本。比如,《資本論》引導我思考和認識社會大勢,《飄》教我堅韌。

您認為領導幹部不讀書會有什麼危害?

答:不讀書,心神不定。

您認為怎樣才能做到善讀書?

答:讀自己喜歡的書,補自己欠缺的知識,精讀泛讀結合,不嫌棄點滴光陰。

如果讓您向讀者推薦5-10本書,會推薦哪些?

答:《富蘭克林自傳》《政治科學導論》《社會學》《國富論》《約翰·克利斯朵夫》《平凡的世界》《不要因為走得太遠而忘記為什麼出發》

用一句話說說您的人生讀書感悟?

答:與大師對話,是成長第一捷徑。

【心得】

善讀書,須把握好“三重”

讀書可以益智,可以廣才,可以修身,益處多多。但書籍浩如煙海,而領導幹部每天百事纏身,讀書豈可盡隨己興?因此,善讀書,是必須解決的問題。

以筆者的經驗,善讀書,須把握好“三重”。

任何時候都要重視經典著作。領導幹部必須以德為先,這個德是正確的政治觀念、深厚的為民情懷、自覺的律己意識。這些觀念、情懷、意識都可以在老祖宗的經典著作中找到源頭。記得大學時代讀毛澤東的《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文雖不長,卻句句透徹、字字有力,以後一直用其中原理分析世情、國情,真是受益匪淺。後讀司馬遷的《報任少卿書》,為太史公淡看生死堅韌不屈的氣節而熱血沸騰;讀司馬光的《訓儉示康》,感佩古人對“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的認知,反觀現實,令人警醒。作為領導幹部,麵對紛紜世事,我們更有必要時時回到經典著作之中,汲取精神力量。

業務知識應當注重體係化。領導幹部分管工作多,往往還變動頻繁。少數領導幹部因此可能滿足於對分管工作的具體規定、程序有所了解,但知其然不知所以然,對其基本原理、曆史沿革、發展趨勢茫然無緒,難以在更高層麵上思考和指導工作。比如我們都知道依法治國的重要性,但如果對法的本質屬性、法律思想發展脈絡、立法司法行政三權之間關係沒有深入的了解,依法治國就很難說能達到“自覺”的高度。因此,我們必須老老實實地從頭來過,多花些精力通讀幾本概論、教程和權威論著,方可領會要旨,融會貫通。

重視培養自己的高雅情趣。“三日不讀書,便覺言語無味,麵目可憎”,古人此語何其精辟。有時我們評論某某同誌能力很強,惜乎粗俗了點,其中多半就是讀書少或者讀書偏的緣故。古今中外大量的文學藝術作品,無論詩詞歌賦還是小說雜文,若能反複誦讀,必能使人心靜、引人向善、促人思索,外化為言行乃至麵相,自當日漸脫俗。《紅樓夢》中,寶黛之間的兒女真情固然令人歎惜,而書中的大量詩詞更精美雋永。前不久,讀到李清照“枕上詩書閑處好,門前風景雨來佳”,恰合己意,展顏一笑真是發自心底。領導幹部壓力大、煩惱多,多親近文學藝術,必能靜心安神,去幾成俗氣,增三分雅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