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吳又任翰林編修、東宮講讀官、南京國子監司業等職,吳在明朝享恩遇殊榮不言而喻,且其既然能高中榜眼並被讚以“正大博雅”,可見是位飽讀詩書、習得孔孟之道的士人。
由此,吳降清並出仕,便難以為正道大義所容了,吳之行為,與其“正大博雅”的鴻文相較,實在不符。
可見東林黨人平日口中的正氣凜然,民族大義,全都是狗屁。
當下高鵬將小冊子交給何鐵手,道:“妹妹,這本冊子上的人,皆為禍國殃民之輩,你拿去,照著冊子上的名單給我挨個除去。”
“不過,事情要做得隱秘點,因為這些人是一群朋黨,他們本就各有勢力,盡量別讓人發現是你們五毒教做的,免得引來多方大敵打擊。”
高鵬說完又下意識的看向崇禎,加了一句,“當然,更不要讓人知道這是皇上的意思,這一條,絕對不能有一絲一毫的風聲傳出。”
“若有可能,讓他們看上去都是死於意外或暴病身亡,明白了嗎?”
何鐵手聽完,微微一笑,道:“皇上與兄長盡管放心,要說讓人死得無聲無息,莫名其妙,這天下也隻有四川唐門勉強能與我五毒教比擬了。”
“嗬嗬,你們的能力,我自然是相信的,後天我就要率大軍出征,便請皇上看著,大明這座大廈,咱們是怎麼一步步將之重建起來的。”
“朕拭目以待。”
……
“崇禎十六年秋七月丁酉,太師高鵬征滿清,乙卯,軍至山海關。”摘自《明史·列傳第二百二十三·高鵬》(這自然是本世界日後的新明史)。
京城的腥風血雨,爾虞我詐跟高鵬已無關,因為他已經與史可法、孫傳庭、張鳳翔三人帶著五萬大軍到達山海關。
時任山海關總兵的吳三桂親自迎出十裏,雖然他對高鵬不熟悉,但光是關於他的傳聞,就讓吳三桂不敢怠慢。
況且這次領軍前來的將領中,還有兵部尚書與兵部侍郎,這兩位可是大明軍事係統中的一把手與二把手,由不得他不重視。
兵部尚書與兵部侍郎便等同後世的國防部長與副部長,而此刻高鵬身上掛著大明太師、內閣首輔、大軍督師三重身份。
太師隻是個加銜,並無實職,但也是一品大員,而內閣首輔與大軍督師就不一樣了,等同於集一國總理與三軍總司令為一身。
這身份夠大了吧?基本上也就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了,在大明除皇帝外的絕對頭號人物。
“末將吳三桂拜見高督師。”吳三桂迎至高鵬馬前,抱拳躬身行禮。
“吳總兵不必客氣,總兵為大明鎮守山海關,功勳卓著,辛苦了。”高鵬上下打量了一番這個大明第一漢奸,心下暗暗點頭。
的確是員虎將,吳三桂個頭不高,但十分敦實,氣勢十足,皮膚卻較一般的武將略白,大耳高鼻,甚是英武,難怪能吸引到陳圓圓。
如今有了我的攙和,估計你也沒機會再當漢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