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6章 張飛之妹?(1 / 2)

高鵬不費吹灰之力,便帶著身後五十餘騎突入曹軍之中,將曹軍尾端一部分截斷開來,留下近兩千人。

很快,趙雲手下的步卒亦隨後趕到,陣列整齊的一通圍殺,曹軍頓時死傷慘重。

高鵬身處亂軍之中,於馬背上從容出槍,百鳥朝鳳槍正是這種戰陣廝殺時最合適的槍法,挑、撥、攔、拿之間,將刺向自己的戰戈長矛盡皆格開,順手收割曹軍兵卒性命。

廝殺中高鵬對百鳥朝鳳槍的理解與掌握也逐漸加深,理論終究是理論,雖然高鵬完全繼承了趙子龍對這套槍法的理解,但他畢竟從未施展過,身體對這套槍法並無任何“記憶”。

但隨著他的不斷施展,肌肉自然而然的開始記憶這套槍法,逐漸形成自己的本能,而因高鵬本身就是槍法大家,又盡得趙子龍記憶,這種本能形成的速度非常之快。

須臾之間,死在高鵬手中的曹兵便已逾百人,運氣還十分不錯的幹掉了兩個屯將,加上麾下將士一通剿殺,這近兩千曹軍士卒傷亡很快就超過了三成。

對古代戰爭的形容有過這樣一個說法:一支軍隊,在主將未死,帥旗未倒,傳令順暢的情況下,傷亡達到百分之十還未崩潰,這支軍隊就可以稱之為精銳部隊了。

換言之,主將被擒或被殺,帥旗倒地,傳令不靈這些情況出現任何一個,都可能引起軍隊潰散。

而此時,這支曹軍不僅與大部隊脫離,主將早已不知逃到哪去,傷亡更是超過了三成,哪裏還有不崩潰之理?

之前隻是敗逃,此時卻是真正的潰散了,大部分士卒往四麵八方的荒野分散而逃,少部分逃不掉的果斷放下兵器跪地投降。

高鵬帶兵追殺了潰兵一陣,直到夜幕降臨,方才罷休,帶著麾下士卒望樊城而去,準備去彙合劉備。

追殺潰兵並非毫無意義,因為這些潰逃的士卒與投降那些不同,投降者表示其對曹操並非死忠份子,有收編的可能,可以納為己用。

而選擇逃跑的人,隻要遇到出來收束潰兵的本方將領,立刻就會選擇歸建,重新為舊主而戰。

雖說那個時代大部分選擇當兵的人都是為了混口飯吃,甚至許多根本就是被抓壯丁而來,沒什麼信仰與政治立場,對主公也說不上有多少忠誠。

但也會有一些因素導致他們堅定的站在一方陣營中,比如他們認為在曹操手下待遇比劉備手下好啦!又或者帶他們的將領對他們很好啦等等。

總之,投降的隻有一個理由,那就是為了保命,潰逃者卻有著各種各樣的原因與理由。

但是,既然選擇潰逃而非投降,自然也要承受逃跑的風險,那就是遭到追殺。

古代戰爭其實在正麵硬剛的過程中,傷亡率是並不大的,真正的傷亡大多是在潰敗時自相踐踏或被追殺所產生。

便如之前所說,正常情況一支軍隊在正麵戰鬥過程中,傷亡不到百分之十通常就會崩潰,這雖然不是絕對的,但大部分情況下皆是如此。

並不是說這個時代的士兵戰鬥意誌太差,這是由於古代的兵製、科技水平、認知水平等客觀因素造成的,並沒有什麼好的解決辦法。

所以這個時代打仗,拚的就是主帥排兵布陣與指揮能力了,指揮得當的軍隊,潰敗速度自然就慢,故而古代多有以少勝多的戰役。

……

卻說高鵬帶著麾下殘存的三十餘騎,數百步卒連夜趕路,避過幾波曹軍兵馬,終於在次日上午趕上了劉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