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社會責任,換個思路做傳播
言
作者:尹磊
在某種意義上,社會責任的實施過程就是企業的傳播過程。
如果說社會上依然把企業社會責任僅僅理解成“做善事”的話,那麼,由中央財經大學新傳播研究中心啟動的 “企業社會責任傳播調研活動”,也許會遇到一些質疑和挑戰。因為,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做善事要大肆宣揚,是不被一些人認同的。也正是帶著這樣的一些疑問,本刊記者采訪了中央財經大學新傳播研究中心聯合主任李誌軍先生,希望通過這次采訪了解到中央財經大學新傳播研究中心啟動 “企業社會責任傳播調研活動”的意義和價值,即新傳播研究中心為什麼要開展這一調研?希望達到何種結果?對於中心未來的工作和企業傳播研究有何意義?
企業社會責任是最好的故事!
《新智囊》:當下,很多企業管理者已經對企業社會責任的開展有了比較深入的了解,但“做善事”一定要大張旗鼓地傳播嗎?企業社會責任與企業傳播之間有什麼必然的聯係呢?
李誌軍: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有“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裏”的說法,但在當今社會環境下,這個說法就有一些問題了,這就仿佛在告訴企業,正麵的溝通與傳播不要做了,大家隻要關注危機公關即可。但事實並非如此,尤其在互聯網時代,企業與利益相關者的溝通變得尤為重要,如何講好企業的故事,已經成為一個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之一。而其中,企業社會責任便是最好的故事,不把它講出來、不把它講好,是企業最大的損失!
但話說回來,企業社會責任近年來一直是企業實施戰略設計、進行品牌傳播重要的部分。有關企業社會責任的研究成果很多,但是涉及企業社會責任傳播、溝通的內容還很少,且偏重於單個案例的研究,因此也是個研究的空白點。
同時我們也可以看到社會上每年都有眾多有關這一領域的評選,比如最受尊重企業、企業社會責任100強等等。但是從另一個角度可以發現,其實有很多在企業社會責任領域做了諸多工作的企業,其社會形象仍然欠佳(比如國企)甚至不受認可。這很大程度上在於企業社會責任傳播存在問題。在這一點上,也是我們特別願意幫助企業解決的。
讓好故事能夠更好地傳播
《新智囊》:那麼該項目具體的目標是什麼?
李誌軍:最主要的目的是要建立一個關於企業社會責任傳播的指標體係,以測量、評估企業在社會責任傳播中的效果。這樣有助於了解企業社會責任傳播的現狀,正視存在的問題,促進企業提高社會責任傳播的實效。希望這一項目可以成為中心長期、標誌性的成果,最終形成年度白皮書。
同時,我們將選取有代表性的企業進行訪談,並為此開設專欄,與讀者共享企業社會責任傳播的經驗和有效思路。
《新智囊》:那麼關於這個調研項目具體會怎麼做呢?
李誌軍:簡單來講,就是將質化研究與量化研究相結合,即以訪談和問卷為主要調研方式。
質化研究將根據紮根理論,既可以更好地呈現鮮活的企業實例,同時從訪談中獲取主要信息,並以相關方法進行編碼,最終提煉出調研所需的關鍵要素。調研擬就20家企業進行訪談,分為不同企業性質、不同規模、不同發展階段。主要訪談主管企業社會責任的負責人,以及不同部門的員工若幹,同時希望訪談到該企業主管這一項目的高層領導,預計訪談人數為100餘人。在訪談中,我們希望了解企業怎麼認識社會責任?如何傳播?如何進行評估?而它們的利益相關者又是如何看待的?兩者之間需求存在哪些差別?通過何種方法可以盡量減少這種遺憾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