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千裏之外,淑芳的新家(1 / 2)

(一)在離山城二十多公裏的郊區有一片鱗次櫛比的廠房,戒備森嚴的廠房外依山傍水的建了很多的家屬樓。樓房有大有小,按數字排列供那些上班的職工及家屬居住。

這是一個興建於七十年代初的“三線工廠”,工廠的工人來自全國各地,五湖四海的人都有。當時有條政策,凡是支持三線建設的工人都能把家屬和子女的農村戶口轉為吃商品糧的非農業戶口。於是,那些有農村家屬的工人就拚了命的離開家鄉的城市來到這個偏僻的工廠,隻為了老婆孩子能早日變成城裏人。在他們心裏,隻要是城市戶口,就永遠脫離了農村那種臉朝黃土背朝天的生活,孩子長大了就可以進工廠,就端上了永久的鐵飯碗,摔不爛打不碎多有保障啊!

張俊傑的父親就是第一批來到軍工廠的工人。當時張俊傑還是個五歲的小孩,大妹俊秀兩歲,小妹俊美還在娘肚裏沒出生呢。張俊傑的父親拖兒帶女的把一家人從河南老家帶到這偏僻的軍工廠,在廠裏分給他們的一間依山而建的五十平米的小兩室一廳房子裏一住就是二十年。

一轉眼,兒子已是二十五歲的大小夥子了,兩個閨女也都相繼技校畢業進了本廠的車間工作。按理說,老張已經完成了當初來此地的心願,大可以放下心來安度晚年了,然而,子女大了又讓老人操心起他們的婚事。老伴私底下說:女兒反正是別人家的人,自己不用管太多。但兒子是要延續老張家的香火的,選媳婦就不能馬虎了。一定不能由著兒子的性子來。關於未來媳婦的標準,老伴說,她一定要是城市戶口,並且還要有工作最好是在咱們廠上班。那樣,結婚就能分到廠裏的住房,還能享受各種福利待遇。

張俊傑卻不象他媽想的那麼現實。他覺得找愛人一定要兩情相悅,心心相印。他看不慣城裏的那些女孩一個個趾高氣揚、目空一切,更看不慣本廠的那些職工子女,雖說脫離農村沒幾年,卻總覺得自己高人一等。

張俊傑高中畢業後當了三年的兵,就是在當兵的最後一個夏天,張俊傑遇到了王淑芳。當時的王淑芳和一群小學生正被洪水困在村小學的房頂上。那一年的夏天,暴雨特別的多。連綿不斷的暴雨灌滿了江河,注滿了湖泊。洶湧的洪水從缺了口的江河湖泊中脫韁而出,毀了村莊,淹了田野。那是一片多麼遼闊的平原地帶啊!當張俊傑和戰友們趕到的時候,看到的情景是那麼的令人揪心。房頂上和大樹上滿是逃生的等待營救的人們。那時的淑芳是村小學的一名代課老師,在整個營救小學生的行動中,王淑芳給張俊傑和戰友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文靜美麗的王淑芳不高不矮的身材,漂亮的瓜子臉上一雙大大的眼睛。雖然給人柔弱的感覺,但麵對災難時所表現出來的鎮定令有些男人都自歎不如!

就在那一刻,張俊傑明白了什麼是“一見鍾情”什麼叫“牽腸掛肚”。退伍後,雖然他們相隔幾千裏,但每年的假期裏,他都會去探望他的淑芳。他明確的告訴母親說,這輩子除非他不結婚,要結婚就隻有娶了淑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