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這裏,他轉過頭,看了勞倫斯一眼。
勞倫斯感到有些不可思議,他瞪大了眼睛看著多哈,意思是:你確定你想要這東西?
雖然從根本上說,異端的書籍要比異端的椎骨更能汙染一個人的思想,但勞倫斯在猶豫了許久之後還是讓多哈帶走了這本邪教功法。
受神眷的人,思想肯定沒問題的。勞倫斯這樣說服了自己,把頭轉向一邊哼起了小曲。
得到默許的多哈小心地將《龍擊》藏進自己的內兜,在心裏對自己說:學武器的事,還是先放放吧!
悠然的馬車旅行真是讓人懷念。
多哈此時正躺在平穩的戰車車廂裏,特殊的減震裝置和有意放慢的速度讓他聯想起之前陪伴教父從雄獅城前往基督山的旅程。
在龍島之亂結束後,格裏芬老神父告別了勞倫斯爵士,帶著聖彼得的學生們踏上了回家之旅。
作為功臣和唯一的傷員,多哈獲準獨享一輛戰車和兩根戰車用避震彈簧。他也因此可以利用這段時間把中斷了幾天的修煉再次撿起來。
由於左肩還有些隱隱作痛,多哈實際上並不能修煉具體的技術。他隻能做賊似的從懷裏把這本《龍擊》掏出來翻翻。
由於教義嚴禁褻瀆屍體,絕大多數人對人體的構造隻有比較粗淺的認識。
就像多哈已經掌握的《搏擊秘術》,裏麵詳細地記載了如何有效地對各種要害發起攻擊。但書中對於“要害”的定義未免太過狹隘了,隻有眼睛、喉嚨、後腦、肋下還有襠部等部位。
實際上,在真實的戰鬥中,雙方都會想方設法把這些部位保護的好好的,突破防禦談何容易?
甚至在多哈看來,絕大多數功法都不過是在傳授“守住自己的要害不被攻擊”和“想辦法攻擊到對手的要害”的技巧。
但如果敵人根本沒有意識到某處“要害”的存在呢?
當敵人刺出一劍,持劍的手臂勢必要向前伸。此時攻擊距離更近的手臂自然要比攻擊重點防禦下的軀幹要容易的多。
如果這時自己能一拳擦過對方的小臂,準確地破壞掉位於此處的“功能結構”,讓對方小臂上的肌肉無法發力,進而連劍都握不住,那麼敵人豈不是成了沒牙的老虎,隻能任自己宰割?
多哈花了一天時間把這本應該被燒成灰燼的《龍擊》翻了一遍,發現了三個重大問題:
首先,這本書默認修煉者長著尖銳的龍爪,可以輕鬆的割肉挑筋。而多哈隻有雙拳、雙肘、雙膝、雙腳八個攻擊點,並沒有什麼利刃長在身上。
原本按照書中的招式,在某處劃上一爪可以輕易地挑斷手筋。但如果把利爪換成多哈的拳頭,那麼這一拳之威也許隻能讓對手暫時抽筋,甚至可能隻是讓敵人感覺胳膊有些麻。
這意味著大多數招式的威力需要重新評估。
其次,多哈的戰技底子是《搏擊秘術》。這套來自王族的功法有著非常新穎的作戰哲學:戰鬥是一個整體,要根據態勢綜合判斷應該采取什麼戰術。
用《搏擊秘術》的眼光來看,戰鬥更像是一項腦力勞動,而招式的定義被刻意地淡化了。
而《龍擊》沒有這樣先進的思想。
這本書圖文並茂地描述了全身上下所有的“功能機構”以及對應的受打擊效果,然後刻板地逐條記載了針對這些結構發動攻擊的招式。
這表示多哈必須要試著將《龍擊》中提到的這些結構納入《搏擊秘術》的打擊範圍中。
最後,與《龍擊》配套的是龍島人從巨蜥身上獲取的龍氣,而多哈擁有的卻是神火。
神火能否像龍氣一樣有效地增幅這些招式的威力呢?如果不能,多哈就必須要對這些招式進行微調,讓神火能夠流暢運行,並且發揮出最大的效果。
總的來說,就是要把《龍擊》的優點整體融合進《搏擊秘術》。
看來難度很大。多哈粗略地估計了一下工作量之後,麵色有些凝重。
這幾乎算是重新寫一本戰技了。
多哈歎了口氣,他預感到:在肩膀痊愈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裏,他都有得忙了。
對戰技修煉有了計劃之後的多哈越看手裏的《龍擊》越覺得不順眼,幹脆收起書,修煉起神火來。
不對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