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虛紀三千零一十六年,四月十二日。
這一天被後人稱作是仙古後期的開端,具有極其深遠的影響和非常重要的曆史意義。
那是穀雨的前七天,整個極東之地都開始著手準備穀雨祭祀的相關事宜。為此,各家各戶都變得忙碌起來。
或是布置場地,或是打獵準備祭品。再者,就是為穀雨三天的農耕備好種子和肥料。總之,沒有誰可以偷得片刻閑暇,全都在做著自己應該做的事情。
而相對清閑一點的就要數私塾中學習的孩子和教學的先生們了。
話說極東之地在刨除那一大片的森林後,便呈現出一輪彎月的形狀。東極十六村在中間,兩頭則是悲靈骨地和穀雨山。
在十六個村落中央有一個圓形的祀靈廣場,那是各個村落舉行祭祀和活動的地方。廣場之南,便坐落著極東之地的三座私塾,聆音園、初學館和增廣堂。
因為東極的人們十分注重孩子們的學習,所以除非是四祭大典,否則其他的時候都不會額外放假。
這時,增廣堂中端坐著的老先生看著底下心不在焉的學生們,默默地從講桌上拿起了戒尺。
可這老先生剛剛將戒尺握在手中,就有那眼尖的學生及時發現。他輕輕的咳了一聲,整個私塾的學生都幾乎同時的挺直了腰板,抬起了頭,聚精會神的看著老先生。
“淩風小子,就你機靈!”
縱然老先生在私塾中教學幾十年,但他在麵對這一情景時,依然還是十分無奈的。他看著下方的淩風,忽然想到了許多事。
老先生右手拿著戒尺,在左手上輕輕的敲打。良久,他問道:“初學館中藏書千萬,你可看過多少?”
淩風站了起來,很是慚愧的回答道:“回先生,學生不才,全都隻記了個大概。”
老先生眼神一亮,似是來了興趣。他接著問道:“那你可知《靈泉》一書?”
淩風得了問題,便侃侃而談起來。他說道:“《靈泉》是由人皇編寫,曆代先賢所完善。與《道宮》、《識海》並稱為人族的三大經典。”
老先生點頭,表示認可,示意淩風繼續說下去。淩風積極配合,足足說了將近半個時辰。
傳說,太古年間萬族林立,相互爭鋒。而人族懵懂弱小,隻能淪為他族口糧。
直到太古末年,帝鴻氏內視自身參悟人體之秘後,才發現人體內在臍下三寸之處彙集著人們平時吸收的靈氣。
帝鴻氏窮盡一生,都在研究這處秘藏。他在臨終前,將畢生的成果全部公之於眾,並編寫成書。
這時,人們才擁有了屬於自己的修煉方法。而憑借《靈泉》一書,人族得以不斷強大,擁有了自保之力。
在淩風說的同時,其餘的學生都在認真聆聽。因為這之前,他們或多或少的都從家中長輩口中聽到過一些隻言片語,很是好奇。
老先生撫著長長的胡須,笑道:“你們在聆音園內打基礎、長見識,在初學館中學處事之方、習禮儀之道。而到了這增廣堂,便是開始了你們的修煉一途。”
“既然淩風小子給你們說了個大概,那就由我來為你們詳細講解。”
老先生揮動手中的戒尺,帶起點點星光。霎時,一個縮小版的人體虛影便在講桌上快速形成。
在底下學生們的驚呼聲中,老先生正襟危坐,神情肅穆。他用戒尺指著人體虛影的臍下三寸,說道:“今天,我們就講《靈泉·啟靈篇》的第一節!”
說罷,那人體虛影轟的散開。而一個黑洞卻從戒尺下突然出現,一瞬間就吸引了學生們的注意力。
“這便是整個靈泉的模樣。現在,我們再來看看靈泉裏又是什麼……”
……
偌大的極東之地除卻那一輪彎月外,就全都是森林。而這森林之中,則是常年雲霧繚繞、經久不散,越往深處走可見度就越低。
詭異的是,那白霧似是有股魔力一般,能夠使人陷入幻境之中,無法自拔。
可雖說林中危險,但這裏多猛獸祥瑞,有的是奇珍異草。是以,無數人趨之若鶩。不過,那其中的大多數都因貪婪而喪命於此。一時間,人們對其談之色變。
然而,生長在東極的村民們,經年累月下來,卻是逐漸開辟出了一條相對安全的道路。並將之記載成地圖,稱為祖路。
這時,才有越來越多的人膽敢深入其中。
穀雨前後,林中的迷霧會受春神法則的影響而不斷變濃。雖然更加的危險,但卻也有著相應的機遇。
隻見有一紅一白兩道身影,正在迷幻之森中不斷穿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