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擇偶十大標準“愛”排老末(2 / 2)

在北京愛對國際文化交流有限公司,程光輝和黃秀蓉研發了一套測試體係,通過這套測試,他們能預測出情侶們一兩年後會因為什麼而吵架以及會用怎樣的方式來爭吵。程光輝把所有夫妻間爭吵的原因都歸結為了兩類,一是希望在生命當中,自己是被對方擺在第一位的;二是自己的付出是被對方承認和認可的。“從外表看,很多夫妻是在圍繞著金錢的話題吵、圍繞著孩子的問題吵,其實最基本的還是這兩個渴望沒有得到滿足。”

在中國,很多人認為,其實吵架也是一種溝通、交流的方式,那怎樣的“吵架”才是有效的而非毀滅性的溝通呢?一位參加過婚姻家庭治療師培訓的人告訴《小康》記者,他參加培訓時上的第一課便是溝通。“中國式的夫妻間溝通一是表現在臉色上,不高興了卻不表達,對方一頭霧水;二是把問題擺在兩個人中間,互相對立,誰也不做出讓步。通過學習,我了解到還有其他更好的溝通模式,即兩個人坐在一起,把問題擺在兩個人的麵前,然後兩個人去共同麵對,一起商量怎樣去解決問題。”

為什麼要離婚?!

在參與“2013婚戀幸福感”調查的上千名已婚受訪者中,兩成人經曆過“離婚風波”,受訪者普遍認為,遇到對方出軌、性格不合、家庭暴力、性生活不和諧、對方有不良嗜好等問題時,都會讓自己產生離婚的想法。

作為婚姻治療師,程光輝和黃秀蓉是絕對不提倡離婚的,並且他們強調,無論時代怎樣變化,他們都不提倡,“因為婚姻絕對不能單單靠愛,而是要靠責任感、靠忠誠來維係的。”對於正處在離婚邊緣的人們,黃秀蓉首先建議他們要有挽救的心態,要有責任感,挽救為先;然後要去找回自我;第三要加強調整能力、要學習;最後,即便是真的決定選擇離婚,也要把對雙方、孩子的傷害程度減少到最低。

對於已經離婚的人,程光輝和黃秀蓉鼓勵他們在離婚後要至少保持一年的單身狀態,如果自己是被拋棄的一方,則要保持兩年單身狀態,總之,被否定、拋棄的程度越深,這個時間就相應地要越長。“當然,在這個過程中,也要慢慢地去營造自己的生活,可以去找婚姻治療師做些輔導,處理一下心理上的問題;要重新建造自己的生活,生活方式很重要,不能一味地工作,要有自己的娛樂時間,要有自己的娛樂夥伴,要有自己的一些良好習慣;要讓自己有異性的社交圈子,能夠有機會再去和異性互動。”

黃秀蓉還特別強調,如果在有了孩子之後選擇離婚,不能硬生生地把孩子的“根”拔掉,要鼓勵孩子接觸對方的家庭,如果剝奪了孩子的父愛或者母愛,或者找其他人來替代這份愛,都是不正確的,這樣成長起來的孩子在將來患上嚴重心理疾病和社交障礙的概率特別高,另外還要和孩子老實交代自己的婚姻狀況,不管孩子多大,都要誠實地告訴他“爸爸媽媽很愛你,但是我們分開了,他還是你爸爸,我還是你媽媽,我們都愛你”。

“幸福婚姻”哪裏來?

如何才能擁有幸福的婚姻生活呢?一直致力於推廣正確的兩性相處觀念、強調個人成長的程光輝和黃秀蓉說,從一開始談戀愛的時候就“一定要愛對,而不是找對”。

在北京愛對國際文化交流有限公司的培訓體係中,有一項是紅地毯約會計劃,如果用一句話來概括這個培訓項目,就是“先找到真正的自己,再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的伴侶”,而在這個培訓中擔任約會教練的程光輝和黃秀蓉,給那些要找對象、希望獲得幸福婚姻生活的人們的輔導,也是本著“找出對方,找回自己;友情出發,眾裏尋他”的原則進行的。他們讓接受培訓的單身男女們先“找自己”,通過他們精心設計的“測試”和“診斷”,幫助受訓者認識到原生家庭對自己的影響。接下來,他們再幫助受訓者“找別人”,在這個過程中,外在條件和性格特質都要考慮,外在是一目了然的,而性格特質是要“找”出來的,外在的可變,性格則很難改變。他們還要求受訓者在約會時要經曆三個明確的階段,一是摸索,二是互動,三是挑戰未來。

當《小康》記者把“2013婚戀幸福感”調查中麵向單身者的一項調查結果拿給程光輝和黃秀蓉夫婦看時,他們驚訝地讚歎道:“這些人很懂!”

被程光輝和黃秀蓉讚為“很懂”的這些人,在回答“選擇配偶,您更在意什麼?”這道題時,將“人品”、“性格”、“孝順父母”和“感覺”排在了最重要的位置上。

程光輝和黃秀蓉在為單身男女們做輔導時,強調的則是三方麵的內容,一是外在條件;二是人生方向和性格特質;三是情感,有感覺。到2014年,程光輝和黃秀蓉的婚姻生活已經幸福地走過了21年,他們年齡相差16歲,性格完全不同,家庭背景亦不同,但正因為他們懂得如何才能“愛對”,所以他們的婚姻是幸福的。

值得關注的是,參與“2013婚戀幸福感調查”的單身人士,在評選擇偶的十大標準時,把“對方是否愛自己”放在了最後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