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假期剛過,全國兩會將至。在這樣的時間節點上,人民日報推出幾經打磨、多次溝通後形成的重磅係列評論員文章——論協調推進“四個全麵”。明天將見報的第一篇,篇幅超過常規達到2000字,《新聞聯播》頭條摘播700餘字,新華社播發通稿、各地黨報同時刊發,可謂人民日報評論的最高規格、最強火力。可見其分量之重、意義之大,值得關注。
“四個全麵”——全麵建成小康社會、全麵深化改革、全麵依法治國、全麵從嚴治黨,從去年12月在江蘇調研時第一次提出後,在全國政協新年茶話會上、在黨校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專題研討班上、在中央政治局會議和集體學習中、在春節團拜會上……習近平一而再、再而三地不斷強調,讓“四個全麵”成為備受關注的“新提法”。黨報此時推出係列評論員文章,正是為了全麵梳理、總結這一重要新概念,更深刻地認識“四個全麵”背後的“簡約不簡單”。
係列評論第一篇《引領民族複興的戰略布局》屬於總論,接下來的四篇,是“四個全麵”各寫一篇。總論主要是對“四個全麵”進行定義、評價和分析,可謂重中之重。要想理解中央治國理政的這一重點,還得從這篇權威的評論員文章入手。
“四個全麵”的本質——宏大的戰略布局
“四個全麵”,文章標題一詞以蔽之,就是“戰略布局”。
這個戰略布局,蘊含了深刻的戰略思想。從文章總結的四個“第一次”,可見一斑:第一次將全麵建成小康社會,定位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中國夢的關鍵一步”;第一次將全麵深化改革的總目標,確定為“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製度、推進國家治理體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第一次將全麵依法治國,論述為全麵深化改革的“姊妹篇”,形成“鳥之兩翼、車之雙輪”;第一次為全麵從嚴治黨標定路徑,要求“增強從嚴治黨的係統性、預見性、創造性、實效性”。
每一個“全麵”,都是一整套結合實際、繼往開來、勇於創新、獨具特色的係統思想。四個“全麵”加起來,相輔相成、相得益彰,是我們黨治國理政方略與時俱進的新創造、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踐相結合的新飛躍。
“四個全麵”的提出——主動的戰略選擇
回頭看,治國理政的壺奧,在最初就已經呈現。這篇評論起筆,就羅列了十八大之後一個月中,習近平四次引人關注的活動——參觀《複興之路》展覽、到廣東考察工作、紀念“八二憲法”頒行、製定“八項規定”。這四次活動,無疑正對應著“四個全麵”。可見,運籌帷幄,從履新之際就已開始。
從十八大開始的兩年多時間裏,幾次重大會議,正構成“四個全麵”形成的路線圖:十八大強調“全麵建成小康社會”,三中全會部署“全麵深化改革”,四中全會要求“全麵依法治國”,教育實踐活動總結大會宣示“全麵從嚴治黨”。到去年12月,“四個全麵”的提法第一次公之於眾,這一戰略布局已然是“集其大成”。
“四個全麵”的意義——立足現實的戰略抓手
“發展起來之後的問題,不比不發展時少”。“四個全麵”,正是在中國發展起來之後,更加注重發展和治理係統性、整體性、協同性的必然選擇。
這篇評論員文章指出,“四個全麵”背後,是一以貫之的“問題導向”和“科學思維”,是高瞻遠矚的“全局視野”和“戰略眼光”。並用四個短句總結了其意義——堅定中國自信、立足中國實際、總結中國經驗、針對中國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