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衣白馬 第八章 紅燈、銀甲、明月(1 / 2)

臨洛郡城之內花燈映滿城,主道之上處處掛著通紅燈籠不比別地新年差的上多少,臨洛自昕朝起流傳下來的燈會早已成為這緊挨著京師洛安城的一道招牌,每逢七夕或中秋之時便會有大量外地世子湧入臨洛郡以觀等會,今年亦不例外。隻是今日臨洛郡與往年有些不同,除了慕名而來的外地公子,也有聞聲而來兩撥披甲之卒。

十裏紅燈對銀甲,勾欄樓閣北雍騎。

司州有七郡,以臨洛郡的公家最多百姓最富,而兵甲最強城郭最高的則是北麵的高陽郡,五萬禁軍常駐與。

臨洛城駐兵不多,僅有甲士三千餘,比不得北方邊關大郡動輒幾萬人常駐,但臨洛所駐之軍皆是禁軍驍勇可稱天下精銳,而且與北疆大軍相比裝備更勝,軍餉更足,戰馬更優,因此在民間風評中京師禁軍一直不弱邊疆勁旅,隻是禁軍久不經戰,民間亦有長刀鋒鈍之聲。

臨洛城分內外,外城城牆厚實而雄壯,僅高就近四丈,而且皆是以夯土為實而外裹以青磚,更傳說曾是以上等糯米熬漿來粘黏成磚,堅硬無比。論結實程度更不輸邊關重鎮,可謂是固若金湯。

而內城則是更為堅硬的青石夾雜成磚壘砌,更為堅固,若是以春秋國戰來論,一個小小臨洛郡最起碼也要數萬百戰之師圍上數月才可。

隻是臨洛郡城雖然城牆堅固無比,但如今作為人流出入之處也是整個城防體係最重要一環的城樓之上竟被弩箭整整齊齊的射出了一個一字!這是何等囂張才敢在如此京畿重鎮之前作出這種耍把式的戰術?

而臨洛厚大三尺的包鐵城門竟早已洞開!順著城門洞望去,一抹銀色在花燈之中若隱若現,濺起塵煙升騰。

內城裏青石鋪就而成的正中大道之上,一騎黑甲駕黑馬,觀十裏花燈滿城。

青石路上,騎馬之人穿著一身鋥亮黑甲騎著一匹高大黑馬還留著留著一把烏黑胡子,算是黑到了家。

一身玄色重甲的臨洛郡副尉魯飛馳端坐於馬上,手裏緊握著跟隨自己多年的卜字長戟,雖已征戰多年,但戟刃仍透著一股滲人寒光,抬起頭,看了眼城內發生的鬧劇麵色黯淡。

魯飛馳輕歎一聲,歎自己三十多歲的堂堂一郡武將竟然給一個及冠之年的小子呼來喝,去還去當打手去抓人!縱使是自己曾經在薊州長城跟幾萬大軍一起吹牛扯呼了好幾年,自認臉皮厚度已是不凡,但還是覺得掛不住臉麵,這說出去還不被那些老哥們笑話死?

臨洛郡麵積不大,人倒是挺多,官更多,更要命的是除了一些本地世家之外還有從外地遷來的世襲貴族!

從昕朝到競朝再到這玄巽朝,不管一代亡還是一代興,都以那洛安城做了京師,正因此,經過幾百年的遷移與身份轉變,如今的臨洛竟已有整整八公十四侯!而這些公侯雖然早已失去實權,但卻也利用自身爵位反客為主,幾乎將臨洛郡當做了自己的囊中之物,對郡守以下視若無物甚至呼來喝去的當作奴仆使用,幾乎視之為己產。

而相比京內禁軍對在京王公大臣的視而不見和聽而不言,臨洛郡的駐軍隻能彎著腰當孫子給那些金漆神像當手下使,誰讓臨洛的大官實在太多?就單說一個郡竟然塞下了整整兩國公六郡公外加十四侯這簡直是天下奇聞!

而正因此任誰也不敢得罪任何一個尤其是寧昭兩家曾經手握一方軍政的國公世家,那可是實打實的王爵之下第一人!

莫說自己區區一郡副尉,縱使是天下十七州刺史之長的司州刺史跟那國公爺說話也帶客客氣氣的,畢竟當官隻六年,而那些公候卻是太祖皇帝親自封的與國同休!雖然太宗成皇帝在太祖皇帝駕崩後的第三年便宣布自此之後非天子親命否則不可世襲,可老一輩的開國公侯卻是沒辦法再收回太祖皇帝親下的世襲罔替之令,隻能期望後世不在一時興起而後患無窮。

一騎從遠處馳來打斷魯飛馳的思緒,身披輕甲的臨洛騎兵到魯飛馳跟前勒馬立即伸出雙手行了個軍禮道:“部下已經帶人圍住那個雍州蠻子但是現在寧國世子硬要強闖,我們現在攔不住啊將軍!”

魯飛馳聽後瞪了一眼這騎士道:“他想抓便抓你他娘的還阻攔他幹什麼?還嫌我們的麻煩不夠多麼?”

臨洛騎卒聽後急忙解釋道:“若是尋常地地方小的哪敢去攔世子殿下,可那雍州蠻子是躲到臨洛閣裏麵去而且手裏還拿著明火,在下實不敢放世子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