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所有失敗最終都是人的失敗(1 / 1)

所有失敗最終都是人的失敗

博客

作者:劉強東

過去十幾年,在中國互聯網領域,受到爭議最多的公司和創始者,應該非京東和我莫屬。從2007年我拿到第一輪融資(1000萬美元)開始,這麼多年來,市場上永遠熱度不減的是對我們各種行為的討論。一直以來,我們從來不為外界甚至不為投資人、股東所動而改變自己,隻要我們認為所做的事情有價值,盈利一定不是問題。我不相信在這個世界上有一種商業模式,為你的合作夥伴創造價值,為你的用戶創造價值,結果自己倒閉了。如果有的話,一定是執行出了問題,並不是商業模式的問題。

很多人失敗了會說,是政策、市場、消費者需求、技術等因素導致了失敗。這都是瞎說,失敗的根本原因是人不行。比如,IBM發現PC不賺錢,真正賺錢的來自係統軟件和服務,在賣PC機還是暴利的年代,IBM向軟件和服務轉型,奠定了IBM20年的輝煌。

每家企業當你走向成功,到達巔峰的時候後麵就是下坡路,所以,企業創始人和管理者最怕的就是在頂峰的時候。柯達是第一個發明數碼相機的,但因為不積極發展,結果導致企業倒閉。是技術發生了變化嗎?其實是柯達的團隊出現了問題,它的戰略選擇有悖於消費者利益。

這也是我反複強調的價值,一個企業的任何選擇,千萬不能有悖於消費者利益,一旦和消費者利益發生衝突,注定是失敗的。無論在什麼國家,怎樣的社會環境,企業失敗隻是因為團隊不行,沒有任何其他因素。正是基於此,京東最應該關注的、最應該花時間、最應該不計代價去做的,就是團隊。

一家盈利的企業可能會倒閉,一家虧損但現金流為正的企業可能並不會倒閉,現金流對於企業來說很重要。京東打造物流係統,我們前端為客戶提供最佳體驗的同時,後端也有很大的訴求,那就是希望降低物流成本。

我們自建物流的時候,看到中國有一個巨大的機會,機會基於以下三個原因:第一,中國沒有UPS,沒有Fedex,所以給我們機會;第二,中國的物流成本奇高無比;第三,中國的快遞業雖然發展迅速,但由於加盟商和集團公司利益不一致,導致服務品質比較低。

基於這三點,京東將物流模式升級。三通一達也好,順豐也罷,它們追求的是如何讓貨物快速流動,所以導致網絡非常複雜;京東的物流模式非常簡單,就是從倉儲送到消費者家裏,點和點之間沒有任何關係。京東是倉配一體化,建的倉庫越來越多,貨物離消費者就越來越近,距離越近,送貨速度也就越來越快,成本也就隨之降低。京東物流設計的核心是為了減少物品的流動,因為搬運次數少,所以成本很低,運營效率也很高。

根據京東公開的財報,去年京東庫存周轉天數是32天,友商的庫存周轉天數是70—90天。他們的平均賬期是一百四十多天,資金一年隻能周轉兩次;京東的賬期是39天,意味著現金一年周轉次數可以達到十幾次。

京東的運營費用率是10.3%,如果日用百貨等低端產品、技術成本撇開,京東全年的綜合運營成本率大概隻有8%。這是什麼概念?中國現在兩大家電的費用率是16—17%,京東比它們低了50%。我們是怎麼做到低價的?如果用利潤換低價,這個商業模式一定是不可持續的。我們追求的是減少物品的流動,這是京東商城設計物流的核心訴求點。

市場競爭規律導致每個品牌、每個行業的利潤短期來看今天長了,明天短了,長期來看,行業的利潤和品牌利潤是相對固定的,處於合理水平,這就是市場競爭的好處,隻要有競爭,想賺暴利是不可能的。假如隻剩京東一家,京東離死也就不遠了。

今天大家都為了做電子商務而做電子商務,每個企業都建立了電子商務部門,其實沒用。中國99%的電子商務部門都應該關閉,所有傳統企業根本就不需要做電子商務部門。

所有的傳統企業、傳統品牌都要記住自己是幹什麼的。你是做品牌的,需要把品牌做好,把生產、製造、研發做好,並不用關注是線上賣還是線下賣。蘋果關注線上賣還是線下賣嗎?它隻要把iphone做好總有人買。所以說,傳統品牌隻需要將品牌做好,線上線下統一對待,製定同等的價格,而不應該增加一個電子商務部來對接京東商城。

當整個產業基於理性的時候,不管是傳統品牌還是線上品牌,電子商務還是傳統零售,都逃不過商業的自然規律。整個規律怎麼來的?是市場競爭的結果。隻要做了有價值的事,一定能得到很好的市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