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十七章 白話《古鏡記》(1 / 3)

唐狐中的寶鏡由來借鑒了唐傳奇中的《古鏡記》一篇,原文的作者是隋朝時候的王度。但原文由於是文言文,閱讀不便,所以我找到感覺還不錯的白話文,推薦給閱讀本書且對唐傳奇感興趣的讀者。以下是正文:

王度是隋末唐初的官員,曾經撰寫過《春秋》《隋史》,他弟弟王績是初唐四傑王勃的爺爺。

在隋朝汾陰縣有個侯生,傳說他是天下間的一位奇人。

王度就把他當作老師一樣尊重和侍奉。

這個侯生在去世之前,送了王度一麵古鏡,還說:“隨身帶著這麵鏡子,百邪不侵”。

於是,王度就收下了,當作珍寶。

這麵鏡子直徑有八寸,鏡柄上雕刻著一隻蹲伏的麒麟,鏡身四角則是龜龍鳳虎,而與四角對應的是八卦,八卦之外設十二辰肖。

最特別的是在辰肖外圍,鏡子輪廓上寫著二十四個字,像是隸書,點畫分明,但卻一個都不是字典上能查到的字。

侯生說那是二十四氣的象征。

鏡子要是放在太陽下一照,背麵的圖案和文字就顯露在影子裏,纖毫畢露,一絲不差。

用手敲鏡麵,清脆的聲音徐徐飄散,餘音嫋嫋,竟然小半天才完全消失。

總之這麵鏡子來曆不凡,據說能看它一眼的都必須是高人,更何況是得到它的人呢?

關於鏡子的來曆,侯生也曾對王度說起過,他說:“我聽說黃帝當年鑄過十五麵鏡子,第一麵直徑一尺五寸,那是效法十五月圓而作的;其後,每麵鏡子都小一寸,而這就是第八麵鏡子。”

雖然這傳說曆時久遠,但從高人嘴裏說出來,應該不是假的。

昔日,楊氏得到玉環,風光了好幾代,張公丟了寶劍,不久連命都保不住;而今,王度在紛擾的塵世裏浮沉,直到歲月老去,事業不在,而寶鏡也終於離我而去,想想便有些悲傷。現在,王度將關於寶鏡的一些奇異事情寫出來,也好讓千百年後得到的人,知道它的來曆。

千年老狸化美婢

大業七年五月,王度卸任禦史回河東老家,正好遇到侯生去世,便得到了寶鏡。六月,度複歸長安,途經長樂坡,晚上在程雄家借宿。

恰好有人在程雄家寄放了一個婢女,長得端莊秀麗,名字叫鸚鵡。

他投宿的時候,整理衣裳,就拿鏡子出來照一照。

鸚鵡在遠處看見了,馬上伏倒在地,血流不止,嘴裏還說:“不敢住了,不敢住了。”

王度感到十分驚奇,就把程雄找來問。

程雄說:“兩個月前,有一個客人帶著她從東麵來,當時她病得厲害,客人便留她下來,並說‘回來時帶她走’,但到現在客人也沒回來,因此我也不太清楚她的來曆。”

王度懷疑她是妖精,就拿鏡子靠近她。

她立刻叫道:“饒命,我現原形。”

王度收起鏡子說:“你先老實交待來曆,再變回原形,我就饒你性命。”

婢女再次叩拜,並講述起來:“我是華山府君廟前長青鬆樹下的一隻千年狸貓,由於變形惑世而遭到府君的追捕。我逃到渭水河畔,作了下邽陳思恭的養女,思恭的妻子鄭氏為人糊塗,把我嫁給了一個叫柴華的同鄉。我與柴華過不到一起,就往東逃,到了韓城縣外被一個叫李無傲的人捉住。李無傲是個脾氣暴躁的男人,帶著我在外遊蕩了好幾年,前些日子到這裏,卻忽然把我丟下。不曾想我在這裏遇到寶鏡,再也無法隱藏了。”

王度又問她:“你原本是狸貓,變形成人,難道不是來害人的嗎?”

婢女答:“我變成人,與人相處,從來沒有害過人。但逃跑躲藏,製造幻相,卻惹得神仙們討厭,所以我知道自己是該死的。”

王度聽完,說:“我要是願意放過你呢?”

鸚鵡說:“恩公寬厚,感激不盡,但寶鏡一照,就不能再遁形逃脫了。不過,做人時間長了,恢複原形感覺羞恥,希望能把鏡子放回盒子裏,準許我一醉到死。”

王度又問:“我收了寶鏡,你不會逃跑吧?”

鸚鵡笑著回答:“恩公剛才已經放過我了,我何必讓您收了鏡子再逃,那不是辜負了您的好意恩德?其實寶鏡一照,已經無路可逃,我隻希望在有限的生命裏,能享受人生最後的歡愉罷了。”

王度馬上拿出鏡盒,又取美酒,召來程雄家人和街坊鄰裏一起設宴暢飲。

沒過多久,婢女就醉了,隻見她揮起衣袖,翩翩起舞,並哀婉地唱道:“寶鏡寶鏡,哀哉予命!自我離形,而今幾姓?生雖可樂,死必不傷。何為眷戀,守此一方!”

其大意是:“寶鏡啊寶鏡,讓我哀傷自己的命運。自從離開我的原形,已走過了多少人間坎坷?活著固然有許多的快樂,但死去也不必有太多的悲傷。什麼才是我最眷戀的啊,也就是這一方天地難以忘懷。”

歌唱完,再次拜謝,她隨即化為狸貓死去了。

二古鏡映日月,蘇綽卦無雙

大業八年四月的一天。

中午王度躺在客廳裏休息,覺得太陽漸漸昏暗下來。

下屬的官吏跑來告訴他發生日蝕了。

王度就整理衣服,拿起鏡子,覺得鏡子也昏濁不清,光彩不在。

他覺得寶鏡可能是采擷天地陰陽之氣的,否則為什麼太陽黯淡,它也無光呢?

正在琢磨時,寶鏡漸漸明亮起來,而戶外的陽光也明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