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煙台,起風了(1 / 2)

它曾經是統治這個國度的王者,

結果,煙台,起風了……

“毛裏遜先生,您覺得在登州府港口做通商口岸如何?”董步雲問道。董步雲昨天剛剛接到山東巡撫文煜的命令,讓他今天陪同英國登州領事毛裏遜勘察登州的海岸,董步雲不願意接受這樣的命令,自從鴉片戰爭戰敗後,賠款割地不說,自己家的港口還得由別人來支配,董步雲作為大清的臣子,他覺得毫無臉麵可言。毛裏遜說道:“董大人,恕我直言,登州府港口灘薄水淺,而且這個地方沒有避風的場所,船會被海風打翻的,因此我認為這裏不適合做通商口岸。”董步雲心裏暗喜,他認為登州既然不適合做通商口岸,那麼,《天津條約》中規定的“開放登州為通商口岸”的條例就作廢了。正在他高興之際,毛裏遜又說道:“前幾天,得到文煜大人的批準,我派助手去煙台勘察了一番,昨天助手回信說煙台是個好地方,董大人,明天勞煩你和我走一趟。”董步雲心裏非常不願意,但還是露出笑容說道:“沒問題,明天一塊去看看。”

當晚董步雲派人給山東巡撫文煜送去一封信,問是否支持毛裏遜勘察煙台,第二天,文煜回了八個字“國難當頭,隨機應變”。文煜可以說是愛國將領,第二次鴉片戰爭,他堅決主張抗戰,但麵對清軍的無能和英法聯軍的勢如破竹,他痛徹心扉,他怪,他隻能怪自己以及身後的朝廷太無能,連自己的疆土都保不住。當初,毛裏遜來山東履行《天津條約》時,他真想把這個大鼻子的英國人處死,但他不能這麼做,不僅是祖宗傳下來的“兩國交戰不斬來使”的規矩,而且文煜自己有一種無奈,殺了毛裏遜,自己是舒坦了,可遭殃的是大清國和百姓,為了自己的私欲而使大清國和百姓受罪,這是文煜所不願看到的。

第二天,董步雲和毛裏遜來到煙台,對煙台海岸進行了一番視察,毛裏遜發現煙台港其實是個天然的港灣,整個港灣呈u型向東和東北方向展開,並且芝罘島就像一個巨大的靈芝橫臥北部,成了煙台港灣的主要屏障。毛裏遜大聲喊道:“太好了,董大人,你知道嗎?真是太好了,我終於找到建通商口岸的理想之地了。”董步雲心裏一驚,他明白這意味著什麼,但他故作鎮定,笑著對毛裏遜說道:“那真是恭喜您了,毛裏遜先生,可是,條約裏並沒有規定煙台為通商口岸啊!”聽了董步雲的話,毛裏遜依然很樂觀,他說道:“不用擔心,董大人,你們的皇帝會答應我們的請求的。”

“什麼,混蛋!這幫可惡的洋人得寸進尺。”文煜打碎茶杯,大罵道。文煜接到董步雲的書信,告知文煜說:毛裏遜要用煙台替代登州,成為通商口岸。周圍大小官員上來勸道:“文大人不必生氣,我們先把這件事告知恭親王吧,看看他的意思如何?”文煜說:“隻能暫時這樣了。”

恭親王愛新覺羅﹒奕訢,當今鹹豐帝同父異母的兄弟,當初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後,英法聯軍進入北京,燒殺搶掠,無惡不作。鹹豐帝逃亡熱河,奕訢被封為欽差,與英、法代表談判周旋,最終雙方簽訂了《北京條約》,才讓英法聯軍從北京撤走。頓時,恭親王奕訢的名字傳遍整個中國,他的威望也達到頂峰。自從鹹豐帝經過鴉片戰爭之後,一病不起,大小事務都歸奕訢處理。奕訢接到山東巡撫文煜的上書,書中說道:“近日登州領事毛裏遜勘察煙台,他自認為煙台比登州更適合建通商口岸,文煜等不敢輕易答應,請王爺裁決。”奕訢大笑道:“我以為是什麼大事,讓山東巡撫文煜動怒,就是這點雞毛蒜皮的小事,本王準了便是。”其實恭親王奕訢也有自己的考慮,在當時的情況下,如果觸怒英國公使,再次上演一次鴉片戰爭,就會得不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