鬱達夫
精品閱讀軒
作者:王壽波
【名家簡介】
鬱達夫,革命烈士,中國現代著名小說家、散文家、詩人。鬱達夫的作品《懷魯迅》曾在2009年高考語文江蘇卷中被選為現代文閱讀材料。而2014年高考語文四川卷則選用了他的《山水及自然景物的欣賞》。他的散文直抒胸臆,表現了一個富有才情的知識分子在動亂社會裏的苦悶心情。他的散文類似“閑話體”,語言恣肆放達、充滿感染力,在不拘一格的傾訴過程中使你感動,也反映出鬱達夫超凡的才情。
半日的遊程
□鬱達夫
去年有一天秋晴的午後,我因為天氣實在好不過,從湖上坐汽車馳上了江幹。在兒時習熟的海月橋、花牌樓等處閑走了一陣,看看青天,看看江岸,覺得一個人有點寂寞起來了,索性就朝西直上,一口氣便走到了二十幾年前曾在那裏度過半年學生生活的之江大學的山中。二十年的時間的印跡,居然處處都顯示了麵形:從前的一片荒山,幾條泥路,與夫亂石幽溪,草房藩溷,現在都看不見了。尤其要使人感覺到我老何堪的,是在山道兩旁的那一排青青的不凋冬樹:當時隻同豆苗似的幾根小小的樹秧,現在竟長成了可以遮蔽風雨,可以掩障烈日的長林。二十年的歲月!以這一短短的時間,來比起天地的悠長來,原不過是像白駒的過隙,但是時間的威力,究竟是絕對的暴君,曾日月之幾何,我這一個本在這些荒山野徑裏馳騁過的毛頭小子,現在也竟垂垂老矣。
我的此來,原因為在湖上在江幹孤獨得怕了,想來找一位既是同鄉,又是同學,而自美國回來之後就在這母校裏服務的胡君,和他來談談過去,賞賞清秋,並且也可以由他這裏來探到一點故鄉的消息的。
“好極!好極!我也正在打算出去走走,就同你一道上溪口去吃茶去罷,沿錢塘江到溪口去的一路的風景,實在是不錯!”
沿溪入穀,在風和日暖,山近天高的田塍道上,二人慢慢地走著,談著,走到九溪十八澗的口上的時候,太陽已經斜到了去山不過丈來高的地位了。在溪房的石條上坐落,等茶莊裏的老翁去起茶煮水的中間,向青翠還像初春似的四山一看,我的心坎裏不知怎麼,竟充滿了一股說不出的颯爽的清氣。隻瞪目坐著,在看四周的山和腳下的水,忽而噓朔朔朔的一聲,在半天裏,晴空中一隻飛鷹,像霹靂似的叫過了,兩山的回音,更繚繞地震動了許多時。我們兩人頭也不仰起來,隻豎起耳朵,在靜聽著這鷹聲的響過。回響過後,兩人不期而遇地將視線湊集了攏來,便同時破顏發了一臉微笑,也同時不謀而合地叫了出來說:“真靜啊!”“真靜啊!”
我們一麵喝著清茶,一麵隻在貪味著這陰森得同太古似的山中的寂靜,不知不覺,竟把擺在桌上的四碟糕點都吃完了。老翁看了我們的食欲的旺盛,就又推薦著他們自造的西湖藕粉和桂花糖說:“兩位先生衝一碗嚐嚐看如何?”大約是山中的清氣,和十幾裏路的步行的結果罷,那一碗藕粉,竟使我們嚼出了一種意外的鮮味。此時,那輪秋日,早就在西麵的峰旁躲去了。我昂起了頭,正在賞玩著這一幅以青天為背景的夕照的秋山,忽聽見耳旁的老翁以富有抑揚的杭州土音計算著賬說:“一茶,四碟,二粉,五千文!”
我真覺得這一串話是有詩意極了,就回頭來叫了一聲說:“老先生!你是在對課呢,還是在做詩?”
他倒驚了起來,張圓了兩眼呆視著問我:“先生你說啥話語?”
“我說,你不是在對課麼?三竺六橋,九溪十八澗,你不是對上了‘一茶四碟,二粉五千文’了麼?”
說到了這裏,他才搖動著胡子,哈哈地大笑了起來,我們也一道笑了。付賬起身,向右走上了去理安寺的那條石砌小路,我們倆在山嘴將轉彎的時候,三人的嗬嗬嗬嗬的大笑的餘音,似乎還在那寂靜的山腰,寂靜的溪口,作不絕如縷的回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