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讀
開卷
社科院藍皮書
今年房價或小幅上漲
中國社科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和社科文獻出版社聯合發布房地產藍皮書《中國房地產發展報告No.11(2014)》。《報告》認為,盡管2014年年初全國月度房產交易呈萎縮趨勢,部分城市的個別樓盤紛紛降價,但預計2014年房產市場交易熱度仍將延續,全年全國房產交易總量仍可能與上年持平,甚至略有增長,成交價也可能小幅增長。究其原因,例如因為收入增長和城鎮化趨勢推動,消費性購房需求將保持旺盛增長態勢,去年底至2014年初,主要城市頻出“地王”,導致不少出讓地塊樓麵地價超出周邊房價,必將從土地成本推動房價增長。此外,大部分龍頭房產開發企業在2014年獲得了豐厚銷售收入和盈利,使其2014年以降價去庫存化的壓力並不大。但一些缺乏產業支撐,又在前期片麵進行人為造城的城鎮,房產供大於求的泡沫化風險將大大增強,鬼城、死城數量也將會在一定程度上增加。2014年,存量住房供應存在進一步快速釋放潛力,其中官員財產公開製度實施預期增強,部分多套住房持有官員所持過量住房可能加速上市。
官方限購令首調整
南寧稱新政係配合政策
4月28日晚,南寧市出台了購房新政: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內的北海、防城港、欽州、玉林、崇左市戶籍居民家庭,可參照南寧市戶籍居民家庭政策在南寧市購房。這是國內第一份由官方正式發布的限購調整文件。一些地方已在暗度陳倉地開始出一些鬆綁限購的政策。僅4月份以來,多地就采取了不同程度的措施來刺激樓市。比如天津濱海新區表示,將實施差別化限購,“隻要濱海範圍內無房,即可在新區購房。”杭州市國土資源局蕭山分局表示,在購地保證金為出讓地價的10%保持不變以外,設置了1000萬元的上限。緊接著,該區再次表示擬推新政,從原先的分房安置為主調整為鼓勵貨幣安置,而且拆遷後一年內購房者還可獲得補貼,補貼標準為購房價的2%。無錫市房管局通知,自5月1日起,無錫市執行統一的戶籍準入登記規定中戶均建築麵積達60平方米以上,而之前的購房落戶門檻則為70平方米。
粵港澳自貿區獲中央首肯
開放力度或超上海
目前粵港澳自貿區總體方案已經較為成熟,正處在最後完善階段。與上海自貿區全方位的開放和創新相比,粵港澳自貿區更多側重於對外,著眼於廣東與香港、澳門兩地的經濟聯係。有業內人士指出,粵港澳自貿區雖然沒有像上海自貿區全方位開放的定位,但開放程度以及創新措施可能較後者力度更大。在金融創新方麵,由於粵港澳深度合作,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未來在金融方麵合作的空間較大。“例如跨境雙向貸款,現階段人民幣資金在港澳沉澱較多,應考慮怎樣實現人民幣資金有效回流,支持國內實體經濟發展,這一方麵鞏固香港人民幣離岸中心地位,另外也支持廣東轉型升級,支持廣東實體經濟發展,是雙贏。”廣東自貿區的金融創新,在金融服務方麵有很大空間。現階段方案涵蓋整個金融領域,不光是傳統信貸,也包括其他金融創新方式。廣東的金融資產總量約17萬億元人民幣,粵港澳的金融資產加起來將更多。粵港澳自貿區金融創新將以人民幣跨境使用和構造離岸及在岸人民幣中心為重要內容。一方麵,要發揮香港的國際化平台作用,推動廣東豐富的金融資本“走出去”開展綠地投資、並購投資和證券投資等,拓寬人民幣走出去渠道;另一方麵,要共同創新人民幣投資產品,引導離岸人民幣資源服務廣東經濟發展,完善人民幣回流機製。但廣東與港澳的政府,在執政理念、行為規則等方麵確實存在比較大的差距,相比而言廣東政府像公司型政府,而港澳政府更接近服務型政府。如何讓三地更好融合是個難題。
失控的中國外彙儲備
繼續“愚蠢的增長”
據中國央行的最新數據,截至2014年3月末,中國外彙儲備餘額為3.95萬億美元,占全世界外儲總量的三分之一,比世界第二的日本還要高出2.85萬億美元。如果用“失控”來形容中國外彙儲備是非常恰當的:一是規模太大,遠遠超出合理邊界;二是增長沒有停下來的跡象。1996年中國外彙儲備才首次突破了1000億美元,當初最樂觀的人恐怕都難以預測到如今的規模。從趨勢來看,除了2011、2012年增速有所放緩之外,增長勢頭一直迅猛。2013年增加了5080億美元,成為中國外彙儲備積累增幅最大的一年。物極必反,持有過多的外彙儲備不是幸福,而是一種負擔,在信用貨幣時代更是如此。外彙儲備過多帶來的主要問題有三:第一,央行收彙需要投放人民幣基礎貨幣,這加劇了中國本就嚴重的貨幣超發問題;第二,外彙儲備主要投資於美國國債等高流動性資產,回報率很低。盡管中國的對外淨資產高居全球第二位,但2008-2012年國際收益累計淨虧損超過7000億美元。究其原因,是中國的對外資產回報率大大低於對外債務的成本。第三,安全性隱憂。一旦發生國家間的對峙,美國凍結中國部分外彙儲備並非不可能。此前,美國就對利比亞等國采取過此類限製。要阻止外彙儲備的瘋狂增長,無非兩種辦法:一是人民幣升值;二是擴大資本賬戶開放。與人民幣升值相比,擴大資本賬戶開放可能是降低外彙儲備上升壓力的更好選擇。第一,鑒於中國國內顯著的資產價格高估(特別是房地產),擴大資本賬戶開放,意味著境內投資者轉向海外市場,資本流出進而降低外彙儲備。第二,與中投的資金運作相比,讓個人和企業自己決定外彙如何使用,顯然是更加具有效率的方式,真正實現“藏彙於民”。第三,擴大資本賬戶開放,也有助於減少貨幣超發的壓力,為房地產泡沫降溫。但中國當局對資本賬戶開放的風險是相當警惕的。中國要阻止外彙儲備繼續“愚蠢的增長”,不應指望人民幣繼續升值。更好的選擇是加快改革以消除國內的生產要素價格扭曲,同時穩步推動資本賬戶擴大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