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傳說,小時候就聽到了,大約總是喜歡念佛的老祖母講給我們孩子聽的神仙故事。和這故事聯合在一起的,還有一張習字的時候用的方格紅字,叫作“王子去求仙,丹成入九天,山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我的所以要把這些兒時的記憶,重新喚起的原因,不過想說一句這故事的普遍流傳而已。是以樵子入山,看神仙對弈,斧柯爛盡的事情,各處深山裏都可以插得進去,也真怪不得中國各地,有爛柯的遺跡至十餘處之多了。但衢州的爛柯山,卻是《道書》上所說的“青霞第八洞天”,亦名“景華洞天”的所在,是大家所公認的這爛柯故事的發源本土,也是從金華來衢州遊曆的人非到不可的地方,故而到衢州的翌日,我們就出發去遊柯山(衢州人叫爛柯山都隻稱柯山)。

十月陽和,本來就是小春的天氣,可是我們到爛柯山的那天,覺得比平時的十月,還更加和暖了幾分。所以從衢州的小南門出來,打桑樹桕樹很多的田野裏經過,一路上看山看水,走了十六七裏路後,在仙壽亭前渡沙步溪,一直到了石橋寺即寶岩寺的腳下,向寺後山上一個通天的大洞看了一眼的時候,方才同從夢裏醒轉來的人一樣,整了一整精神。

爛柯山的這一根石梁,實在是偉大,實在是奇怪。

出衢州的南門的時候,眼麵前隻看得出一排隱隱的青山而已;南門外的桑麻野道,野道旁的池沼清溪,以及牛羊村集,草舍蔗田,風景雖則清麗,但也並不覺得特別的好。可是在仙壽亭前過渡的瞬間,一看那一條澄清澈底的同大江般的溪水,心裏已經有點發癢似的想叫起來了,殊不知入山三裏,在青蔥環繞著的極深奧的區中,更來了這巨人撐足直立似的一個大洞;立在山下,遠遠望去,就可以從這巨人的胯下,看出後麵的一灣碧綠碧綠的青天,雲煙縹緲,山意悠閑,清通靈秀,隻覺得是身到了別一個天地;一個在城市裏住久的俗人,忽入此境,哪能夠叫他不目瞪口呆,暗暗裏要想到成仙成佛的事情上去呢?

石橋寺,即寶岩寺,在爛柯山的南麓,雖說是梁時創建的古刹,但建築卻已經摧毀得不得了了。寺後上山,踏石級走裏把路,就可以到那條石梁或石橋的洞下;洞高二十多丈,寬三十餘丈,南北的深約三五丈,真像是懸空從山間鑿出來的一條石橋,不過平常的橋梁,決沒有這樣高大的橋洞而已。石橋的上麵,仍舊是層層的岩石,洞上一層,也有中空的一條石縫,爬上去俯身一看,是可以看得出天來的,所謂一線天者,就係指這一條小縫而言。再上去,是石橋的頂上,平坦可以建屋,從前有一個塔,造在這最高峰上,現在卻隻能看出一堆高高突起的瓦礫,塔是早已傾圮盡了。

石橋下南洞口,有一塊圓形岩石蹲伏在那裏,石的右旁的一個八角亭,就是所謂遲日亭。這亭的高度,總也有三五丈的樣子,但你若跑上北麵離柯山略遠的小山頂上去了望過來,隻覺得是一堆小小的木堆,塞在洞的旁邊。石橋洞底壁上,右手刻著明郡守楊子臣寫的“爛柯仙洞”四個大字,左手刻著明郡守李遂寫的“天生石梁”四個大字,此外還有許多小字的題名記載的石刻,都因為沙石岩容易風化的緣故,已經剝落得看不清楚了。石橋洞下,有十餘塊斷碑殘碣,縱橫堆疊在那裏。三塊宋碑的斷片,字跡飛舞雄偉,比黃山穀更加有勁。可惜中國人變亂太多,私心太重,這些舊跡名碑,都已經斷殘缺裂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爛柯山誌》編者,在金石部下有一段記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