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十年回顧及展望(1 / 3)

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十年回顧及展望

宏觀經濟

作者:張立明

摘要:我國提出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已有十年之久。十年來,東三省在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路上取得了顯著成效。十年裏,東北商品糧綜合生產穩步提高,其中,玉米大豆畝產、總產量均達到全國首位;十年裏,東北立足原有的資源稟賦和區域優勢,完成了由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的轉型;十年裏,東北積極扶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和農民合作組織,農民人均收入得到了穩步的提高。本文依據2003—2012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所取得的成就及不足,對未來國家如何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進行展望,並提出新的思路。

關鍵詞:十年東北老工業基地回顧展望

一、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十年所取得的成就

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這十年取得了重要的階段性成果,以國有企業改革為重點的體製機製創新取得重大突破,多種所有製經濟蓬勃發展,經濟結構進一步優化,自主創新能力顯著提升,對外開放水平明顯提高,基礎設施條件得到改善,重點民生問題逐步解決,城鄉麵貌發生很大變化,第一、二、三產業相比2003年取得了顯著的提高。

(一)東三省經濟發展明顯加快

從2003年至今,吉林的GDP增速位於全國第2位,遼寧省GDP增速位於全國第5位,黑龍江也形成了以原油、醫藥、機械製造為首的產業集群。農業的穩定增收為農產品深加工奠定了夯實的基礎。2012年東北三省區農產品加工業產值達到19761.6億元,占全國總產值的13%。2012年,東北三省區糧食產量達到17703.5萬噸,比2003年增長79.6%;單產達到366.3公斤/畝,比2003年增長36.3%。

(二)著力解決民生,老百姓得到了真正的福利

十年來,隨著城鎮化建設的進一步推進,許多農村被城市所覆蓋,東三省城鎮化率已由2003年的36.7%增長至現在的58.4%。農民進城後,打破了原有二元戶籍的限製,享受到了城市人的福利,包括醫療設施、醫保、住房、子女教育等。東三省未被城鎮化的各村鎮已實行“村村通”道路建設,由以往的土道變成了現在的水泥路、柏油馬路。國家對農民減免農業稅,增加農牧業補貼、國有企業改組後下崗職工再就業等一係列惠民政策陸續出台。

(三)體質機製創新取得了重大發展

十年來,在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道路上,東三省堅持以市場經濟為主導,不斷深化創新體製機製改革,發揮“小政府、大市場”,政府簡政放權,著力改善經濟調節和市場監管,加強工業信息化、能源管理、環境保護等重要決策,並提出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可持續發展道路。

1.實施重大項目推進和工業結構調整

隨著哈大高鐵的全線開通,形成了一條貫穿東三省主要城市的快速高鐵幹道,4個半小時把東三省串聯成一起,這條1300公裏的狹長區域帶,變通了三省之間的聯係,為經濟、人文創造了史無前例的便利條件。此外,工業結構更趨於合理,發展的協調性明顯增強。輕重工業比例由2003年的18.7%:81.3%調整為2012年的29.2%:70.9%。從企業規模上看,對大中型企業依賴度明顯降低;從企業隸屬看,地方工業的崛起所占的比重不斷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