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多能鄙事(1 / 1)

多能鄙事

“多能鄙事”源自《論語-子罕》。太宰好奇地問子貢:“你們的先生是聖人吧?為何這樣多才多藝?”子貢告訴對方:“天意要玉成我們的先生為聖人,就賜予他一些非凡的能力。”孔子聽說此事後,不以為然,他的標準答案才叫靠譜:“我年輕時身份低下,所以會幹不少粗活兒。”“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孔子強調自己的能力源自於小時候的底層曆練,這種誠實非常可貴。

幾年前,有位大學生聽完講座,遞來紙筆,請我給他寫上一句話,我略微沉吟,給他題寫了八個字:“多能鄙事,不拘小節。”他對前四個字心存疑惑,請我講解一下。我說:“鄙事就是那些粗活兒,並沒有任何貶義,比如各種各樣的莊稼活兒、修理活兒、木工活、家務活都算。一個人幹些粗活兒,從中有所體悟,同樣能夠獲得真知。”為了佐證我的觀點,我還給他講了一個真實的故事。某年,我陪一位朋友去念樓拜訪鍾叔河先生,聽他談文論道的時間還不如聽他侃當年拖板車和做木工活兒的時間多。他告訴我們,家裏的書櫃、書桌都是他親手打造的。意猶未盡,鍾先生還要我們用手觸摸那些舊家具,“幾多平整!幾多硬紮!幾多牢靠!”得意之情溢於言表。他一直妥善保存著那套自製的精美絕倫的木工模具,視之為鎮宅之寶。聽我講完故事,那位大學生恍然明白,多能鄙事並非不務正業,恰恰是對正業的側方位滋潤。(摘自《今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