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蟲界另類“婚姻”
人人都向往美好的婚姻,就連自然界的昆蟲也不例外。一些昆蟲另類的求偶方式更是讓人忍俊不禁,有的要“吃尾巴”,有的要“送禮物”,還有的甚至要“獻身”,真可謂“蟲界處處有真情”。
草蛉是一種模樣像蜻蜓、但比蜻蜓小得多的昆蟲。它的幼蟲以多種作物害蟲為食,是有益昆蟲。
雌雄草蛉可稱得上動物界的恩愛夫妻,它們的婚戀過程雖短,情意卻很深。當草蛉成熟後,就開始互相物色對象。一旦看對眼,雌雄草蛉會先圍繞對方飛一會兒,如果雙方都覺得對方合意,就會相約飛到附近植物上親吻,並口吐泡沫。這種行為被生物學家們稱為“交哺”。
尖頂雄性黑蚊蛉在求偶期間為討雌蟲歡心,往往將“禮物”——捕獲的小昆蟲獻給自己的女朋友,雌蟲則根據禮物的大小決定是否跟雄蟲交往。如果雄蟲獻出的食物太小或味道不佳時,雌蟲就會拒絕交配,再去尋找擁有較大“禮物”的另一半。
雌蟲的這種行為看似絕情,卻有利於種族繁衍。因為當處在生殖期時,它可以不用自己尋找食物,由此減少被蜘蛛網逮住的危險。另外,能捕獲較大獵物的雄蟲一般都體格強壯,有較強的繁衍能力。
螳螂的夫妻之間沒有一點恩情,婚配甚至是一場悲劇。這是因為螳螂“新娘”常在婚配後“殺夫果腹”,殘忍地吃掉“新郎”。
奇怪的是,對於這種“蓄意謀殺”,雄螳螂卻很少逃脫或反抗。生物學家認為這是雄螳螂為了妻子和後代所做出的自我犧牲。雌螳螂在孕期需要大量營養,如果外出覓食,難免遭到眾多天敵的捕食,為了確保雌螳螂和後代的安全,雄螳螂便放棄了自己的生命。
夏日黃昏,有時我們會看到一些大樹尖上突然冒出一縷“青煙”,原來這是蚊蟲集體求偶的“群婚”現象。
蚊蟲的婚配主要在空中進行,且一般多在日落或日出前後。它們集合的聯絡方式是靠飛舞時發出的聲音。各種蚊蟲飛舞時聲音都不相同,且同種蚊蟲的雄蚊和雌蚊發出的聲音也不同。
此外,蚊蟲對約會的地點也頗為講究,大多數喜歡在有綠色反光的場所飛舞,也有的在屋簷附近飛舞,如尖音庫蚊的淡色變種;伊蚊和庫蚊則更青睞較大空間;相比之下,白紋伊蚊和埃及伊蚊更喜歡窄小的空間;一些按蚊還喜歡在新鮮牛糞上飛舞婚配呢。
(摘自《奇聞怪事》2014年4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