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天才兒子這樣養成(1 / 1)

天才兒子這樣養成

郭厚佐是個天才。10歲時,他成為中國年齡最小的軟件工程師;14歲時,他考上墨爾本名校NGC中學;19歲時,他在世界名校莫納什大學畢業,之後進入德國IT界……然而,10歲以前,郭厚佐是個人見人厭的“熊孩子”!他的爸爸打破常規教育模式,采用“放養”加“引導”的方式,激發孩子的好奇心和自信心。最終,曾經的破壞狂,實現華麗蛻變。請看他父親的教子經:

“敗家子”拆遍天下無敵手

1995年,我和妻子離婚,18個月大的兒子郭厚佐隨我一起生活。厚佐從小好奇心就特別強,他3歲生日時,我用海鷗相機給他照相。照片洗出來他看著很興奮。等我晚上下班回家,家裏地上、沙發上都是相機零件。

我母親氣呼呼地告狀,兒子委屈地說:“我隻想看看這相機裏能有多少人。”我“撲哧”一笑,安慰母親道:“媽,我努力工作,回頭再買一台相機。”

然而,拆相機事件後,兒子變本加厲地迷上了拆東西。家中的錄音機、VCD機、電視機,一會兒工夫就會變成一堆破銅爛鐵……

“放養”加“引導”,

成就天才兒子

2001年9月,上小學不久的兒子樂顛顛地告訴我:“學校開電腦課了,我想要台電腦!”我母親堅決反對:“買回來也是一個被拆卸的玩具!”兒子說:“爸爸,我發誓像愛你一樣愛電腦!”有他這句話,我哪能忍心拒絕。

一星期後,母親的擔心應驗了,兒子幾乎每兩天就會把電腦係統弄癱一次。

我開始想辦法引導他,和他一起學習使用電腦軟件。然後,我裝不會向他請教,兒子很得意,給我一遍遍詳細講解。以後,電腦壞的次數越來越少了。

2003年6月的一天,兒子突然對我說: “爸爸,我要學編程。”經過谘詢,我給兒子報了個班。老師看兒子年紀小不想收。我就解釋,“老師,你讓他學學看,如果學不進去,我立馬領走。”結果在上機實踐時,兒子是全班第一個編寫出程序的。

後來,黑龍江電視台一位編導了解到10歲孩子會編程後,打電話采訪我們。湊巧,這節目被北大青鳥黑龍江分校的校長看到,他當即決定免費招我兒子為學員。2004年,兒子利用雙休日時間,學完了軟件工程師的全部課程,三個級別的筆試、上機考試一次性通過,成為中國年齡最小的程序員。

兒子今後該走一條什麼樣的道路,常常令我茫然無措。2006年7月,經中國工程院院土、著名計算機專家倪光南建議,我決定讓兒子壓縮課程學習,直接考清華!

2007年6月,經省教育廳特批,14歲的兒子參加了當年的高考。一個月後,高考發榜,兒子考了381分。他很沮喪,我卻裝作一臉輕鬆:“當初就說過,隻是玩玩。這個成績,既暴露出‘壓縮課程’的不專業性,同時也印證了你驚人的天賦,沒什麼好難受的。”雖然這樣安慰兒子,但我內心還是挺失落。下一步,兒子的路該何去何從呢?

正當我糾結時,得到消息。澳大利亞墨爾本市的NGC中學準備在中國招收20名優秀高中生赴澳學習,澳方將提供10萬元人民幣獎學金,並承諾一年後孩子就能考上世界前50強的大學。

我立即決定帶兒子去山東參加考試。結果出來後,NGC破格錄取兒子成為全額獎學金獲得者,他也是該校錄取的年齡最小的留學生。

我家“熊孩子”化蛹成蝶

2007年11月15日,14歲的兒子隻身乘飛機前往澳大利亞NGC中學留學。

2009年1月13日,兒子發短信告訴我:爸爸,我被莫納什大學錄取了!

2012年7月,兒子大學畢業,剛滿18歲的他被一家澳大利亞績效管理軟件公司錄用。2013年7月,兒子又被派往德國分公司任職。8月,公司與兒子簽訂了無期限合同。10月初,兒子成為該公司研發團隊成員之一。

其實沒有不聰明的孩子,隻有不聰明的父母。隻有我們把父母當明白了,在教育孩子時才會有的放矢,少走彎路!(摘自《家庭》2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