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文帝“羞愧療法”治貪
漢文帝發明了一個整治受賄官員的好方法,叫做“羞愧療法”。
漢文帝的一位大臣叫張武,是個將軍,有點特權。有人向他行賄,今天一條魚,明天一石穀,後天就是一桶金,逐漸變成了一大貪官。
不久,張武受賄東窗事發。皇帝從辦公室裏叫出張武,很親切地問他:“張將軍,說實話,你受賄了多少銀子?”張武不敢撒謊:“大約五萬兩吧。”文帝吩咐:“搬出五萬兩銀子,送給張將軍。”
張武的胖臉立刻滾下了油珠子,等他回到將軍府,見滿院亮晶晶的大元寶,羞得立刻休克了過去,從此一見銀子就鬧著要投河自殺。這張武雖然癲癇病病得不輕,但貪汙受賄的病卻根除了。
文帝這“羞愧療法”果然好,雖說花了五萬兩銀子,但徹底改造了一個貪官,還省去了成立專案組、搞偵查、法庭審問這些麻煩,大家都省心。
漢文帝的“羞愧療法”還可以推廣到其他事上,而且效果都不錯。
吳王劉濞是他的堂兄,擺老資格,撒謊說病了,不肯來長安做每年一次的例行朝覲,文帝便派使者帶著一張小桌子一根手杖表示慰問,意即坐時靠幾走路拄杖,讓他頤養天年。而當時吳王還不很老,讓他頤養天年,羞愧他。
南越王趙佗看文帝貴為天子,很是風光,也想當皇帝,便宣布自己稱帝,連名號都擬好了,叫“武帝”。漢文帝卻也不惱,把趙佗在中央的兄弟子侄提拔重用,羞愧趙佗這個不知天高地厚的家夥。這一招果然奏效,趙佗很快取消了帝號,重新尊漢天子為宗主。
不過,“羞愧療法”的實行,得有兩個條件,第一是貪官還不太多,貪汙的數額還不太大;第二是貪官們還有點良心。西漢恰恰具備這兩個條件,如果遍地是“張武”,張武們又貪得沒邊際,揪出一個就是百千萬億,文帝再有錢,一比一的賠率,也得叫他破產。或者張武們全是沒臉皮而且給臉也不肯要的角色,文帝再聖明,也沒轍。(摘自《現代快報》王清淮/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