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國家電網2014年交流特高壓工作會議提出,2014年交流特高壓要完成“一投、兩建、四開”的建設目標,其中“一投”為浙北——福州年底建成投運;“兩建”為淮南——南京——上海、雅安——武漢核準開工;“四開”為全力推進錫盟——棗莊、蒙西——天津南、靖邊(榆橫)——濰坊、蒙西——長沙前期工作。據悉,1000千伏淮南——南京——上海特高壓交流輸變電工程近期獲得國家發改委批複,其成為年內第一條獲批建設的特高壓線路。業內認為,這意味著特高壓在經曆長時間爭議後,釋放出的明確積極信號。
“政府必須對國家電網啟動專業的專項審計,如果大力發展特高壓,耗資將無比巨大,而帶動的設備采購以及招投標在當前國家電網利益鏈條下,勢必將給腐敗留下無限空間,通過電力反腐,打破傳統的腐敗利益鏈,也有利於特高壓的發展。”上述電力專家指出。
招投標是審計重點
除了特高壓之爭,電力企業最容易出現問題的還是工程招投標和采購。
經常參與國家電網招投標的陳先生向記者透露,如果沒有關係,根本不用去參加國網項目的招投標,“關係不硬的話,即使拿到招投標項目,也賺不到錢”。今年初,陳先生所在的輸配電公司曾經通過關係中標了國家電網在陝西的一個小項目,該項目盈利約60萬元,但是後期僅僅在當地供電局做運電手續,就花掉了40萬,再加上必須使用供電局指定的高價材料和設備,這個項目最終虧損。
“運電手續實際上就是需要對項目做個檢測報告,就是這個檢測報告非常花錢,而且供電局的設計圖表中還對項目指定材料和設備,比如從廠家訂購市場價僅10元的設備,使用供電局指定的同品牌設備價格就要翻幾番。”陳先生說。
而據記者了解,整個電網係統每季度都會有一次集中地對外招投標。陳先生說,招投標基本上都是內定,如果此前沒有運作好,根本就不用去參加。“如果是和國網長期合作的關係密切的企業,基本上中標項目的運作費用占利潤的10%—20%,但是關係一般的能盈利10%—20%就不錯了。”陳先生稱。
一位電力行業專家認為,國家電網係統一些領導本人或者子女確實在招投標以及采購領域存在一些問題,這次審計,不少地方電網高層可能會因此事發。而從此次審計所透出的神秘,也可以看出端倪。據媒體報道,審計人員出發後,才通知國家電網等被審計單位安排接機。還要求“二級單位一把手24小時開機”。(綜合《華夏時報》5.8、《鄭州晚報》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