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核電多位高層涉泄露國家機密落馬(2 / 2)

同日,法國阿海琺公司、俄羅斯ASE公司以及美國西屋公司聯隊三方購買了招標文件。後來俄羅斯由於技術原因出局﹐引進談判就在法國阿海琺和美國西屋公司兩大核電巨頭之間進行。而為了更好地進行招標工作,2004年年底,由中技公司牽頭,與中核和中廣核共同成立了國家核電技術公司的籌備組。而康日新和蔣新生則都擔任籌備組的領導成員。

經過漫長和複雜的招標過程,2006年12月,曆時兩年半的中國第三代核電技術全盤引進國際招標終於塵埃落地,美國西屋公司的AP1000成為最後的贏家。就在西屋公司贏得了中國市場之前,2005年6月,英國核燃料公司董事局啟動了西屋公司股權轉讓行動,日本東芝、美國GE公司聯合體、日本三菱公司和華盛頓投資集團聯合體、美國SHAW集團四家公司進入收購短名單。據評估,西屋公司資產應在20億-30億美元之間。到了2006年1月中旬,四家公司競爭激烈,收購價格從25億美元提高到32億、35億美元。就在這時候,日本東芝突然單獨報價近50億美元,以高出評估價格將近1倍而最終勝出。

“(東芝)是基於什麼做出來的?”一位參與中國從美國引進AP1000的核電專家表示,“我現在認為,是有人把中國要決定引進AP1000的消息傳到了美國,最後由美國傳到了東芝,東芝才出手這麼幹。”

就在日本東芝成功收購西屋公司之後,2006年2月13日,來自國家能源局官網的一則消息稱,“這次日本東芝公司高價收購西屋公司,可以明顯反映出國際核能發展的複蘇和競爭的激烈程度,以及意在中國核電的企圖,我們應高度關注。”

而從美國引進AP1000之後,為了保持與法國的良好關係,中國同意中廣核在2007年從法國阿海琺集團購買2台第三代EPR核電機組。

在此之後,全程參與招標談判工作的蔣新生於2007年年底被中紀委“雙規”,並於2010年9月被法院判監20年。根據《財經》雜誌此前報道,在招標的過程中,蔣新生涉嫌向法方泄露了標底。

而涉及蔣案的沈如剛此時正在中廣核分管進出口業務,並參與了招標談判。沈是2004年與法國電力公司和阿海琺集團簽署核電合同的中方代表團成員。

在受訪者看來,康日新、蔣新生和沈如剛等三人的落馬,僅是中國核電領域腐敗的冰山一角。有知情者向記者表示,2012年,一位與核電有關的官員曾被有關部門找過談話,幾乎“把他嚇得要死”。這位知情者補充說,三巨頭(康日新、沈如剛、蔣新生)已經進去了,很多人都被嚇得夠嗆。(摘自《第一財經日報》4.24林春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