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抑鬱症陰影籠罩的媒體人
10天4位媒體人自殺
深圳報業集團《晶報》原編委、廣告部總經理張敬武5月8日在深圳香蜜湖一處涵洞發現其屍體,留遺書;4月28日新華社安徽分社副社長宋斌自殺;5月4日杭州《都市快報》35歲副總編徐行自殺;5月6日,湖南湘鄉市廣播電視台副台長賀衛星在辦公室樓梯間上吊自殺,留下兩份遺書和部分遺言筆記,稱工作壓力巨大。10天時間,4位媒體工作者因抑鬱、壓力選擇了結束生命。我們不禁想發問:媒體人真實的生活與工作究竟如何?
有知情人士稱,46歲的張敬武並無子嗣,7日當天曾在筆記本上直言工作壓力大,流露堅決去意。這名知情者稱,“據知,張總患抑鬱症多年,加上工作壓力大,不堪重負,而自尋解脫。”
“張敬武進入深圳報業集團工作近二十年,先後在采編、經營多個重要崗位工作,為人忠厚坦誠,工作兢兢業業,為集團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對於他的英年早逝,我們深感痛心和惋惜,並表示沉痛哀悼。”深圳報業集團社委會委員胡洪俠說。
5月4日下午,《都市快報》副總編徐行自殺離世,年僅35歲。據悉,徐行自殺前工作壓力巨大,患憂鬱症,長期失眠。
《都市快報》總編朱建發表長微博表示哀悼,該微博稱,年前兩個部門的工作壓在徐行身上。新媒體工作要上早班,報紙工作要上夜班。領導曾問徐行要不要做些調整,徐行回答:“沒有大問題,自己能克服。”但徐行的妻子稱,他從1月份開始整夜失眠,一直到現在,吃安眠藥也沒用。他的胃出現越來越嚴重的燒灼感。但他在報社從未和人說過。甚至,當他的家人要來找報社領導時,他堅決阻止了。
據了解,徐行此前是《都市快報》編委,分管經濟部和新媒體,當時是《都市快報》最年輕的編委。
媒體界屬於亞健康高發行業
剛拿起筷子,就接到采訪任務的電話。夜班上到淩晨,已是渾身酸痛,本想回去睡個好覺,可躺在床上卻睡意全無,睜眼到天亮。白天開了一天會,交稿後終於鬆了口氣,可夜裏做夢卻被“稿件出錯”給驚醒。這些對新聞記者來說,都是“家常便飯”。不規律的生活、不規律的飲食、超負荷的工作壓力,使這一人群的健康大打折扣。
2008年,中國醫師協會聯合國內最大的體檢機構對傳媒從業者健康狀況進行了分析,發現23640名媒體從業體檢者中亞健康檢出率為97.5%,比國內百萬受檢者73.1%的亞健康檢出率高出25個百分點,媒體界屬於亞健康高發行業。
該報告稱,傳媒人將比普通人群提前10年進入亞健康狀態,這除了與超長時間工作、睡眠嚴重不足、體育鍛煉過少、膳食結構不合理等原因有關外,身心壓力過大也是不可忽視的因素。
媒體人為何易抑鬱
10天4個媒體人自殺,對許多媒體從業人員都產生極大觸動。可以說,傳統媒體已經成為抑鬱症的一個重災區。傳統媒體原本就是一個高壓力的工作,從業人員工作緊張、經常熬夜,這是極易誘發抑鬱症的一個成因。由於經常上夜班,部分從業人員除工作外,很少個人交際和興趣愛好,有些人連家人都難以照顧周全。久而久之,有的人可能因此走進抑鬱症的病災區。徐行在微博上說自己“從小苦命,無父母指導,一路坎坷走來,心酸無人可知”,這可能促使他比別人更發奮努力,自加壓力,整個人變得像一根緊繃的弦。
時至今日,紙媒的壓力還來自於新媒體轉型的彷徨與困惑。身邊許多同道中人,平時更多討論的是如何實現紙媒轉型或個人轉型,話語間充滿了焦慮感。看不到紙媒的未來,不知道轉型的路在何方,讓整個媒體圈患上了集體抑鬱症。徐行一人肩挑新媒體部門和傳統媒體的部門運作,可想而知他的壓力有多大。他離世後,許多媒體人在微博、微信上寫下“今夜,我們都是抑鬱症患者”。這句話,不無悲愴淒涼,道出了媒體人的深深憂傷。
如果說,紙媒轉型是這一代新聞人的宿命,我們能做的、也必須做的就是,照顧好自己和家人,積蓄走向未來的力量。(本稿綜合《都市快報》、《北京青年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