醬香傳承
心地高明宜福壽,精神朗爽自康寧。
一生心底無私天地寬的張支雲身體非常好,雖然年邁仍精神矍鑠,雄心壯誌不減當年。晚年的張支雲雖說公家的事操不上心了,但仍然沒有放棄他那一輩子附在身上的魂牽夢縈的茅酒情結。他清楚的知道,茅台酒聞名於世,國營茅台酒廠產量的增速遠遠滿足不了突飛猛進的市場需求,供求矛盾一直都很緊張。加之外交酒、專供酒等特供渠道多、需求量很大,導致市場上茅台酒極缺。為了緩解市場供需矛盾,為了把茅酒文化一代一代傳下去,他在技術上親自指導和把關,和自己的兒女、愛徒們一起釀造茅酒,創出了一個個茅酒新品牌。以祈讓孩子們把自己的手藝傳承下去,把茅台的酒文化一代一代傳下去,同時讓“普通老百姓也能喝上茅台的酒”。
他和他那唯一的關門弟子張富傑一起,攜手創辦了張氏源酒業有限公司,在水質最好的茅台鎮觀音寺社區建起了一座茅酒廠。
瓊漿源茅台,玉液出聖手。
張支雲、張富傑師徒二人共同努力,親手釀製,在茅台協力打造出了係列和茅台酒相媲美的美酒佳釀——張茅酒、仉茅酒、富茅酒、濮茅酒、紅張茅酒、張氏源酒、黔遵瓊漿和張尊酒。
貯存六十多年老酒、精心勾製、醬香突出、香味幽雅細膩、老熟醇厚、回味悠長、空杯留香持久。
貯存三十多年老酒,精心勾製,具有醬香濃鬱、酒體醇厚、回味悠長、令人陶醉、空懷留香、持久不散。
酒質晶亮透明、微有黃色、醬香突出、令人陶醉、敞杯不飲、香氣撲鼻、開懷暢飲、滿口生香。口味幽雅細膩,酒體豐滿醇厚回味悠長,醬香不絕。
觀音寺特殊的紫色砂頁岩地質結構,微量元素豐富、無汙染的低硬度水質,100多種微生物賴以生存的獨特的小氣候環境。使張茅酒成為與產地密不可分、不可克隆的原產地域產品。
獨特的地域環境、獨特的釀造工藝、特殊的原材料,出自於醬香宗師、茅台酒文化活化石和他的關門弟子之手,使張茅酒成為自然天成之作:酒質晶亮透明,微有黃色,醬香突出,令人陶醉,口味幽雅細膩,酒體豐滿醇厚,回味悠長,品味正宗!
張茅酒、仉茅酒、富茅酒、濮茅酒、紅張茅酒、張氏源酒、黔遵瓊漿和張尊酒係列的茅台美酒的問世,以其上乘的質量,為打造茅台醬香型白酒產業基地增磚添瓦,為消費者提供了高品位、低價位的茅台係列美酒。
張茅酒係列的茅台美酒麵世之後,以其深厚的文化積澱與人文價值,向全世界發出一張飄香的名片,以醉人的芳香在讓世界了解自己的同時,也將中華酒文化的魅力和韻味淋漓盡致地展示給世界。
張支雲一共六個孩子,一女四男。長女張富華,長子張富濤,次子張富明,三子張富強,四子張富祥。過去,雖說他對自己孩子們很愛,但他的確是一位不稱職的父親。
張支雲是一個工作狂,他為了他那茅酒事業夜以繼日、廢寢忘食地拚命,家裏的事從來不管。可以說,他的五個孩子從小到大他幾乎很少管過,全是靠妻子一個人含辛茹苦拉扯大的。用小兒子張富祥的話來講:“父親是一個不要命、不顧家的人。在他的心裏占據位置最重要的是他的茅酒,其他的都是次要的。”
張富祥在姐弟五個中是最小的一個,就是這個老幺,也很少得到過父愛,爸爸對他很嚴厲,就是有時哥哥們犯了錯,他也要受到連累,甚至會被連帶著一起下跪,挨板子。在張富祥剛上小學的時候,爸爸就去了遵義,半年難得見一次麵。在孩子幼小的心靈裏,一直覺得自己是撿來的。後來,他們隨著母親去了遵義以後,才對爸爸有所理解。在遵義,張富祥看到這個當生產廠長的爸爸的確很忙,幹起工作不要命。他回憶說:
“那個時候,每到晚上,我都會看到爸爸拿著一個手電筒出去加班。一般情況下,爸爸總是十點鍾去一次,十二點多去一次,午夜兩點多鍾還要去一次。由於爸爸經常加班,幹起活來就不顧一切,身體的免疫功能很差,經常感冒,後來還得了氣管炎。我的媽媽很賢惠,一直默默無聞地盡心照料著爸爸,承攬了家務的全部,且毫無怨言。有一次,爸爸到車間去的時候叫了我。到了車間以後,車間裏麵很冷。我隨著父親在車間裏麵查巡,看出水量,光著腳丫子踢糟粕,挺辛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