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 工(3 / 3)

鄭國文自當了保長之後,更是拉大旗作虎皮,以保長的名義借機勾結地方國民黨腐朽官員對老百姓大收捐稅,弄得雞犬不寧,民不聊生。

這個鄭國文本來就不是善良之輩,他們家的長工當然是苦不堪言。年幼的張支雲怎麼能知道自己掉進了虎口狼窩?

到了鄭家以後,管家給張支雲安排的活總是多而又重。割草、喂馬、推磨,出圈……。後來,竟讓這麼小的小孩到田裏去幹莊稼活。開荒、鋤草、搬苞穀,什麼活都得幹。

莊稼活是要力氣的,因為年齡太小,張支雲有點吃不住。特別是從地裏往回背苞穀,讓這個孩子吃盡了苦頭。一背簍苞穀很沉很沉,壓在他那柔弱的肩上,一步一步艱難的走在崎嶇的山路上。遇到陡坡時,隻能是一步一步往上挪。但為有一口飯吃,他不得不咬著牙硬撐著。就這樣,一天到晚,披星戴月,幹著和成年人一樣的很重、很累的莊稼活。

一九三八年,中日戰爭爆發,國民黨反動派借抗日之名開始擴軍,鄭國文“奉命”抓丁。後來,在抓壯丁中撈了不少油水的鄭國文,把眼睛盯在了家裏的那個小童工身上。

一天晚上,張支雲聽到管家和一個人在說抓丁的事,好像是說讓這個外鄉的小孩去頂差。張支雲聽了以後很害怕,一夜都沒有睡著,恐怖之中他開始謀劃著如何能逃出虎口。

第二天一早,張支雲詳裝不知道,拿著家具便下地幹活去了。到了地裏以後,他借口拉肚子走到了避人的地方,然後順著崎嶇的山路向貴州方向逃跑了。

張支雲一路奔跑,心裏隻有一個念頭:逃出了四川就安全了,貴州那裏鄭國文管不到。

山路崎嶇,加之逃跑心急,張支雲摔了幾次跤。但為了逃丁他不顧一切,栽倒了爬起來再跑,一路翻山越嶺,總算逃出了四川地界。

出了四川境便是貴州的茅台,到了茅台之後,張支雲覺得沒有什麼危險了,就在路邊的一家酒坊門口喘氣歇腳。

這個時候,酒坊大門裏出來一位青年人,看到門口蹲著一個衣著破爛,汗流浹背的小孩子。便走上前問道:“小孩子,你在這裏幹什麼?”

“我剛從長壩槽那邊過來。以前在那裏給人做工,這一段那邊抓兵,掌櫃的想抓我去當兵,我很害怕,就逃出來了。”張支雲老實地回答道。

“你是哪裏人?為什麼這麼小就出門做工?”青年人問道。

“我家在二合,因父母雙亡沒有飯吃,為了混嘴,才出來給人幹活。”張支雲看那個青年大哥很麵善,便吞吞吐吐地向那個青年人簡單地陳述了自己的身世。

弄明白這個小孩的身世後,青年人很同情,便有把他留在酒坊幹活的意思,於是就問道:“你願意學一門手藝嗎?”

“學啥子手藝?”張支雲不解地問道。

“燒酒呀!”

“人家要我嗎?”

“要,你願意幹就跟我來。”

張支雲跟在青年人的屁股後麵,膽怯、猥瑣地進了酒坊。

這個青年人便是茅台“成義燒房”的二酒師肖青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