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如沙,青春如畫,而畫中的人兒剛剛才互道了別離珍重。回想以往,多少令人刻苦銘心的回憶片段一湧而來,隨即卻一晃而過,挽留不住;恰如一幅幅想要永遠珍藏的沙畫,這一刻精心點染的畫卷,在下一秒又變了模樣,最後隨風湮滅了痕跡。”甄般若此刻窩在自己老家的小床上手捧著有關高中生活那三本厚重日記,無奈地感慨道。
2011年7月6日,隨著高考結束,誌願填報完畢,甄般若的內心卻頓感無比的空寂。
甄般若的老家在一個名叫“甄家灣”的小村裏,這個村雖然不大,卻是她童年的樂園,心靈的歸屬之地。
般若家的周圍生長著茂密林立的翠竹,簇擁著她家的小屋,就像一雙綠蔭的大手嗬護著新生孩兒一般舐犢情深。
大門正對著一課老榕樹,枝葉肆意地向外擴伸,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把蘑菇狀的打傘;一到夏天,這裏便是孩子們的天堂。據爺爺說這樹如今有將近百年的曆史了,他出生的時候這棵榕樹就有了。
比之樹,對於般若來說,它更像是從小到大的玩伴,心裏有種說不出的感情,隻好用手中的鉛筆在素描本上記錄下它那挺拔的身影。
她家是住在一個四合院裏,沒有了圍牆的四合院。從院子通往外界隻有老榕樹方向的那條青石小道,倘若順著蜿蜒的小道望去,目光的盡頭將會呈現一條流水潺潺的小溪溝,這是般若通常跟著奶奶去洗衣服的地方,也是承載了她和表弟在暑假裏用簸箕捕捉小鯽魚無限歡樂的地方。
然而今年這個對於她來講意義非凡的暑假,用一場高考結束了奮鬥三年的高中生活,卻陷入了用什麼來填滿此刻虛空內心的迷茫。
百無聊賴地整理著自己的高中課本,發現了靜靜躺在書堆中的三本日記。般若拾起這些承載了自己曾經青澀記憶的本子,翻開了最早的一本,那是記錄著初入高中時的滴滴點點。就在這一瞬間,般若內心是多麼慶幸自己擁有不知為何就是喜歡寫寫日記的習慣,正因如此,曾經的美好或傷痛才得以鐫刻成為永恒,一曲青春牧歌才得以偶爾吟唱以待懷緬。
瀏覽一頁一頁,一字一句對此刻的她來講都視若珍寶。般若不覺自己已經淚流滿麵,隨著日記本上的時間線條陷入了對這三年生活深深的回憶、眷戀與不舍:
“2008年10月15日,星期日,天氣——晴
我,甄般若,今年15歲,拜上天恩賜以中考705的高分(總分750)成功考上了城裏一所知名高中。爸媽,爺爺奶奶都喜出望外,逢人就誇”我家孩子就是能幹,什麼考試對她來講簡直就是手到擒來……“。然而我,內心卻莫名的恐慌與焦灼。來到這個新的學習環境已經一個多月了,經曆了一次入學考試,考試結果卻並不理想,班上的同學們都很努力,我擔心自己會讓父母失望。總是感覺班上的同學很陌生,極度想念初中時候一起散步於晚霞消散之際,跟我幹啥啥都一起的小靜、小龍還有小茂他們……”
“甄般若,我們一起去樓下接開水吧!”邱琴兒眉開眼笑的喊著,“我看你自打開學來就有個熱水瓶,但又沒見你去樓下打過幾次熱水。”聽見室友在熱情的邀請自己一起去打熱水,一向性格溫婉的甄般若便停下了手中的鋼筆,順勢合上了筆墨尚未幹透的日記本,提起那個來學校之前媽媽千叮嚀萬囑咐叫必須帶上的熱水瓶跟著琴兒一起從三樓下到一樓的公共熱水區。
一路上,般若都緊緊握著那個有點積灰的熱水瓶手柄,眼睛直直地看著自己的腳一步一步踩過樓梯間的梯步,卻不敢朝身邊笑容滿麵的琴兒看一眼。害怕自己羞澀膽怯的目光對上她那如大姐姐一樣的和善的目光之後,卻不知以什麼樣的話題來打破目前的沉默。其實,全班一共56個同學,在般若心裏最有好感的人就是身邊這個琴兒;所以,越是在自己在意的人麵前就會越顯得有些小心翼翼,生怕自己說錯什麼給對方留下不好的印象。
通過一個多月以來的相處,善於觀察的琴兒早就發現般若性格比較內向,平時她們其他5個人在寢室聊天的時候,般若就靜靜的坐在自己的床邊靜靜的聽著,也不見她插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