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的文學書單
作者:李淩俊
2013年11月26日,習近平到曲阜孔府考察,來到孔子研究院,對《孔子家語通解》《論語詮解》很感興趣,說“這兩本書我要仔細看看”。
習近平多次引用成語、典籍,如“猛藥去屙、重典治亂”“見善如不及,見不善如探湯”等。在其他講話中,他則提及《史記》《春秋》《詩經》《禮記》《管子》等書或書中的故事、名句。
2014年2月7日,在俄羅斯索契接受俄羅斯電視台專訪時,習近平說,“我個人愛好閱讀、看電影、旅遊、散步”,“現在,我經常能做到的是讀書,讀書已成了我的一種生活方式”,“讀書可以讓人保持思想活力,讓人得到智慧啟發,讓人滋養浩然之氣”。他提到數位俄羅斯文學名家,特別提及了《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本書,還表示,“克雷洛夫、普希金、果戈裏、萊蒙托夫、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涅克拉索夫、車爾尼雪夫斯基、托爾斯泰、契訶夫、肖洛霍夫,他們書中許多精彩章節和情節我都記得很清楚”。
2014年3月27日,習近平在巴黎出席中法建交50周年紀念大會並發表講話,其中提到了數位法國文學巨匠。習近平稱自己在青年時代就對法國文化抱有濃厚興趣,被法國的曆史、哲學、文學、藝術深深吸引:“讀法國近現代史特別是法國大革命史的書籍,讓我豐富了對人類社會政治演進規律的思考。讀孟德斯鳩、伏爾泰、盧梭、狄德羅、聖西門、傅立葉、薩特等人的著作,讓我加深了對思想進步對人類社會進步作用的認識。讀蒙田、拉封丹、莫裏哀、司湯達、巴爾紮克、雨果、大仲馬、喬治·桑、福樓拜、小仲馬、莫泊桑、羅曼·羅蘭等人的著作,讓我增加了對人類生活中悲歡離合的感觸。”
在2014年10月15日舉行的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習近平再次談到了讀書的話題,回憶了自己青少年時期讀書時的如饑似渴,“當時的文學經典毫不誇張地說能找到的我都看了”。聽說有知青帶了一套《浮士德》,他走了30裏山路去借。他透露,自己看的小說基本是在青少年時期讀的,俄羅斯的經典名著對他影響很深。他喜歡普希金的愛情詩和萊蒙托夫的《當代英雄》;在陀思妥耶夫斯基和托爾斯泰之間,他更喜歡托爾斯泰,更喜歡《戰爭與和平》。他很喜歡肖洛霍夫,說《靜靜的頓河》對大時代變革、對人性的反映非常深刻。在講話中他再次提到司湯達、巴爾紮克、莫泊桑、羅曼·羅蘭等法國作家。他說,最受震撼的是雨果的《悲慘世界》和《九三年》。他還提到了英國的拜倫、雪萊、蕭伯納、狄更斯,德國的歌德、席勒、海涅,美國的惠特曼、馬克·吐溫、傑克·倫敦、海明威等作家的作品,很喜歡傑克·倫敦的《海狼》《野性的呼喚》。因為喜歡海明威的《老人與海》,在第一次訪問古巴期間,習近平專程去了海明威當年寫《老人與海》的棧橋邊。第二次去古巴訪問時,抽時間去了城裏海明威經常去的酒吧,點了海明威愛喝的朗姆酒配薄荷葉加冰塊。
此外,在公開報道中,習近平明確提及書名或引用過其中內容的著作還有:《苦難輝煌》《百年佛緣》《單向度的人》《取經》等。
(呂麗妮薦自2014年10月23日《文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