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麼事情就說吧,不用這樣的。”
明裏說著,看著拉爾夫的表情,舉止變化,搜尋者他的線索,通過他人的舉止,表情,說話方式,大概就可以判斷出一個人的想法,內心世界。
瑞士心理學家榮格認為,集體潛意識反映了人類在以往曆史進化過程中的集體經驗。人從誕生起,集體潛意識的內容已給他的行為提供了一套預先形成的模式,也就是套路,規律等行為規範,這便決定了知覺和行為的選擇性。
我們之所以能夠很容易地以某種方式感知到某些東西並對它作出反應,正是因為這些東西早已先天地存在於我們的集體潛意識之中。
集體潛意識一詞的原意即是最初的模式,所有與之類似的事物都模仿這一模式。原型意象是集體潛意識的一種反映。
可以說這種問題正是對此的額正確解釋,當然,榮格也是水塔羅牌預言的科學解釋的首創者。
拉爾夫推了推眼鏡,有些不情願的說:“我希望……”
剛說到這裏,便被明裏打斷了:“不要置身於這個案子中嗎?”
拉爾夫的表情有些驚訝,頓了頓,點點頭。
“這隻不過是我的興趣而已,這件事情的本身,背後有什麼故事我並不想知道,我隻是對凶手的殺人手法感到好奇。”
明裏說。
“你不擔心會受害嗎?”
“我想你一定是沒有讀過犯罪心理學,凶手不會無緣無故殺害一個人,這在邏輯上是不成立的。”
“你的重心應該轉移到你的三個學生之間,你不覺得嗎?本著負責的態度,你覺得你有在認真的對待他們嗎?”
拉爾夫顯得有些生氣,臉上的表情並不是很自然。
明裏歎了一口氣:“好吧,我知道了。還有什麼事情嗎?”
“其實我並不想要說你的,你是學校的代表,我也不想因此而損失聲譽,所以,各自的難處還希望能夠理解。”
“我知道了。”明裏離開了辦公室。
她知道問題絕不是這麼簡單,拉爾夫一定隱藏了什麼內容,到底是什麼呢?
文學社的活動區域大都集中在花園的晨讀角,或者圖書館的議會廳。文學社是增長才識的好地方
對於醫學科的學生來說,乏味無聊的生活,是需要人文氣息的存在調劑的,除過所謂的科學怪人。精神上的陶冶是物質性不可換取的。
瞳和明希正在聽文學社社長達維爾講解哥特式,巴洛克式的等藝術風格的講解。所謂文學就是如此,包羅萬象,無所不談,在這裏,總能夠尋找到心的歸宿。
達維爾一頭褐色的卷發,臉盤消瘦,即使是在這樣的酷熱中,他還是穿著純色的薄襯衣,顯得優雅無比。
瞳在文學興趣上比明希強烈的多,隻不過最近的課業實在是太繁重,就隨瞳來聽講。對明希來說好處是無限的,因為 此,她覺得自己在和朋友網聊的過程中,或者郵件的過程中,措辭都有了一些改變,這是讓她欣喜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