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法國主要宗教節日
文化論壇
作者:盧悅
摘 要:如果說法國是世界上節假日最多的國家,相信沒有人會提出異議。撚指算來,法國人一年中幾乎有150天都在放假。法國的很多傳統節假日最初都跟宗教節日有關。那麼,這些傳統節日都有哪些?它們的由來是什麼?風俗習慣又有哪些呢?筆者試圖在文章中進行解釋,力求生動完整。
關鍵詞:法國;傳統宗教節日;風俗習慣
作者簡介:盧悅,女(1981.6-),海南東方,漢族,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助教,碩士研究生,法國文化。
[中圖分類號]:G0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3)-14--01
如果說法國是世界上節假日最多的國家,相信沒有人會提出異議。撚指算來,法國人一年中幾乎有150天都在放假。法國的很多傳統節假日最初都跟宗教節日有關。那麼,這些傳統節日都有哪些?它們的由來是什麼?風俗習慣又有哪些呢?筆者試圖在文章中進行解釋,力求生動完整。
一、三聖節/三王來朝(l’Epiphanie)
它是進入新年後的第一個宗教節日,舊典禮日期為1月6日,新典禮日期為1月的第一個禮拜日。“épiphanie”來自希臘文“επιφνεια”,意為 “出現”。相傳耶穌誕生,來自東方的聖人作為光明使者為他帶來金子、乳香和沒藥(Myrrhe)三件禮物。這三位聖人分別叫做Caspar、Melchior和Balthasar,他們代表著三種膚色,三塊大陸及三個年齡段。在節日裏,人們吃一種稱為“王的大餅”(la galette des rois)的糕點,這是典型的法國傳統,從十四世紀開始流行至今。吃的時候,有多少人,大餅就被要切成多少份,另外還要再多切一份,稱作“上帝或聖母”的那份,留給離家或節日裏第一個上門乞食的窮人。大餅中總藏有一粒蠶豆或一個瓷人,分食吃到者將成為王,人們會將一個紙質的皇冠戴在他的頭上,紛紛上前去擁抱他。隨後,他將再買一個大餅重新邀請這些人加入,這個活動可以持續好幾天。
二、蠟燭節(la Chandeleur)
這是一個與光明和希望有關的宗教節日。相傳在耶穌誕生的第40天,聖母瑪利亞按照梅瑟法律帶新生的耶穌去耶路撒冷聖殿向主獻祭,城內一位正義虔誠的老人西默盎在聖神的引導下來到了聖殿,見到了心目中以色列救援莫西亞的化身耶穌聖嬰,萬分激動,說道:“主啊!我已親眼見到了你的救恩,他是照亮民族的光(Lumière des Nations)。”後人把這一天定為蠟燭節,也為了紀念瑪利亞取潔瞻禮時點燃聖殿大蠟燭的行為。而法式薄餅(crêpes)因其圓圓的形狀和金燦燦的顏色自然而然成為這個節日的代言食物。在這一天,法國各家都會製作雞蛋薄餅,它們被煎得又薄又黃,如同太陽一般,代表著光明和希望。
三、油膩的星期二(Mardi-Gras)
“油膩的禮拜二”被定在複活節前封齋戒的前一天,天主教的封齋期為46天,即從行聖灰禮儀的禮拜三開始直至複活節,過去在此期間教徒們是不允許吃肉的。聖灰象征著肉體的腐敗,教堂的神甫們於封齋節第一日用它在信徒們的額頭上畫一個十字,讓他們牢記肉體來於塵土也終將歸於塵土。封齋戒的前一天,人們會盡情大吃大喝,“油膩的禮拜二”也由此得名。現在,這一天已演變成為一個歌舞升平的日子。在法國的尼斯,這是個熱鬧非凡的節日,孩子們會佩戴各種花飾喬裝參加花車的遊行,管弦樂隊也在遊行隊伍裏奏樂,遊行車輛往往以載有王後和兩個侍女的車子壓軸,圍觀的人們紛紛向遊行車上拋擲彩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