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對稱與均衡
對稱的形式在生活中極為常見,如人體的左右部分,飛禽、昆蟲的雙翼,植物的種子、葉子、花朵等,都以對稱的形式有規律地生長排列著。具有中國特色的古建築群,如亭台樓閣、庵觀寺廟等,其外形都是采用了對稱的形式,取得了莊重嚴肅的美感。裝飾作品運用對稱主要是使圖形產生平穩的關係。在裝飾畫中對稱又可分為絕對對稱和相對對稱兩種形式。例如湖南馬王堆漢墓帛畫這幅作品,畫麵靈活地運用了對稱形式,人物、動物的安排極為自由,裏麵的造型各得其所,錯落有致。均衡,又稱平衡,它是在對稱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由形的對稱變為力的對稱,給人以同量不同形的感覺,體現了變化中的穩定。采用均衡形式設計圖案,一定要把握好中心,從而抓住實體的平衡,從而創作出生動、優美的圖案。
2、比例與尺度
比例與尺度在裝飾畫中是很重要的形式美原則之一。比例是一個數學概念,通常是指同一物體放大或縮小後的數量關係,也常指事物整體與局部、局部與局部之間的數量關係。自然中的萬物依據各自的特征,為適應自然界的變化形成不同的比例,如植物枝幹的粗細、長短,葉子的寬窄;動物的各部分都構成相互不同的比例關係。 從形式美的單方麵上講,運用得最多的比例與尺度是所謂的“黃金分割率”,用數字表示為1:1.618。其實早在我國古代就有用九宮格、米字格等法則進行圖案創作的傳統,如回紋、雲紋、如意紋等。
3、節奏和韻律
節奏和韻律是一種內在的形式美,它用於營造氛圍,渲染畫麵,節奏和韻律在音樂中經常被強調,我們也比較熟悉。而在藝術設計中,是指同一要素(點、線、麵、形、色等)連續重複所產生的運動感。韻律則是賦予節奏以情調的具有條例性和變化的運動形式。裝飾藝術中節奏與韻律具體表現可以是形狀的重複、尺寸的重複以及不同形的重複,線的變化等形式,通過形象的重複、漸次、交錯、起伏來表現節奏感。如中國彩陶文化、古希臘裝飾文化及商周時期的裝飾紋樣。
4、對比與調和
對比指的是使雙方鮮明地展示各自的特點,形成了視覺的張力,增強了對視覺的刺激強度,是對飾物矛盾的展現。調和指的是形的類似,形體趨於一致的表現。形的大小、色彩的明暗冷暖、線的粗細曲直都形成強烈的對比。隻有對比沒有調和就會過於乖張、刺激,空有調和沒有對比就會單調、枯燥、煩悶。在裝飾畫中一般利用對比的差異來強化表現力和感染力,利用統一來協調畫麵。
四、總結
縱觀而論,裝飾畫的形式美法則是創作者進行創作時所需要遵循的原則。其中“變化與統一”是形式法則的總原則,對稱與均衡是基本平衡法則,條理與反複是基本組織法則,節奏與韻律是律動美,比例與尺度是規範。總之,設計者無論選擇哪種法則的表達形式更適宜,完全取決於自身的藝術感覺、審美理念及創作主題。隻有深入了解形式美法則,才能運用好並設計出具有和諧意味的裝飾畫作品來。
參考文獻:
[1 ]裝飾圖案。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 趙茂生編著 1999.1
[2]廖少華.論當代山水畫裝飾意味的形成與特征.裝飾,2002(3).
[3]翟鷹.裝飾表現技法.中國紡織出版社,2004.
[4]王宏建.藝術概論.文化藝術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