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運用中國元素進行動漫設計(1 / 2)

運用中國元素進行動漫設計

藝術研究

作者:羅穎

摘 要:中國民族精神蘊含深刻的哲學思想,中國傳統文化資源是動畫創作的源頭活水。在動漫設計中,題材民族化,造型設計風格民族化,獨特而鮮明的民族風格是當代中國動畫創作走向世界的根基。

關鍵詞:中國元素;動漫設計

作者簡介:羅穎,女(1979.10-),民族:漢,籍貫:湖南新化,工作單位:湖南師範大美術學院動漫設計與研究專業研究生,學曆:研究生。

[中圖分類號]:J218.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3)-14--01

動畫藝術本是舶來品,由美國引進中國,最初被稱作卡通片,我國的本土文化以獨特的民族藝術造型手段演繹了獨具風格的中國動畫。1957年,當時上海美術電影廠提出了“探民族風格之路”的口號,從50年代末到60年代中期中國動畫題材豐富,造型手段也不斷創新,出現了剪紙動畫、偶動畫、水墨動畫等,民族風格濃鬱被譽為“中國學派”。“中國動畫學派”以獨特的風格,在國際上引起廣泛的關注和讚譽。愈是民族的,也就愈是國際的。

1、“題材民族化”

中華民族的文化曆史浩如煙海,博大精深,中國的古代神話、唐宋傳奇、元代戲曲、明清小說中、運用了幻想和想象的創作的篇章舉不勝舉:西遊記、聊齋、封神榜、水滸傳、三國演義、東周列國誌、紅樓夢、幹將與莫邪、牛郎織女、八仙過海等等,為中國動畫的創作提供了取之不盡的素材。

中國神話、童話、民間傳說和寓言、小說等文學作品的藝術形象。都可運用於動畫創作。如峨冠博帶、白色長胡子的太白金星;能行走在地下又鑽出地麵管閑事的土行孫;手持如意金箍棒、會七十二變的孫悟空;還有哪吒、大禹、順風耳、千裏眼、曹操、人參娃娃等。例如比較成功的動畫形象:緊隨美國的《白雪公主》之後,1941年9月,中國的第一部動畫片《鐵扇公主》來著《西遊記》中火焰山的傳說,《寶蓮燈》來自於我國古老的民間傳說沉香救母的故事;《阿凡提的故事》來自於我國新疆地區的民間故事。

2、造型設計風格民族化

中國有著悠久曆史的繪畫、雕塑、建築、服飾、戲曲、民樂、剪紙、皮影、年畫等多種多樣的民族民間藝術。那遒勁灑脫的書法、氣韻生動的水墨畫、衣袖翩翩的曼妙歌舞、應物象形的雕塑、精致入微的工藝品、宏偉壯觀的建築群,都為各種類型的動畫片提供了取之不盡的造型元素。

這一時期木偶動畫,剪紙動畫,折紙動畫,水墨動畫等新的影片類型相繼出現。角色造型、場景設計借鑒傳統繪畫、壁畫、民間剪紙、皮影、年畫、版畫等形式; 音樂上,則將中國傳統戲曲與民族音樂融入其中。

中國藝術尚談“神似”,寓意於象,以象盡意。水墨畫通常通過水墨的濃、淡、幹、濕、焦、枯來表現質感和動感。水墨動畫作品將自然景色中的山水空蒙、月影流雲、煙雨迷離等景色動起來,是極具中國韻味的動畫風格。

在動畫人物設計中,采用了民間木刻、剪紙、京劇藝術以及繪畫中的裝飾性風格。如中國戲曲中的臉譜藝術當中黑臉、紅臉、花臉等。這些臉譜的 顏色都具有一 定的象征意義。代表特定的人物性格,如黑臉的包公剛正、 果敢 , 紅臉的關公英勇忠義 ,藍臉的竇爾敦豪放暴躁,白臉的曹操奸詐多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