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論語言冗餘信息的容忍度(1 / 3)

論語言冗餘信息的容忍度

語言研究

作者:範利那

摘 要:表達感情、傳遞信息是語言的基本功能。語言通常會通過言語詞彙的堆疊來加強語氣、創造意境或傳遞信息,語言的冗餘信息也因此產生。“冗餘”從字麵意思來講,有“多餘”之意。人每天都要傳遞、獲取很多信息,其中有恰到好處的,有繁冗複雜的,有表意不清的。那麼,同樣是語言信息,為什麼在有些情況下顯得恰如其分,但轉換場所就會變得突兀;為什麼有些信息隻用幾個字就可以傳達,而有些則需要長篇大論。它們究竟可不可以省略,該不該補充。冗餘的信息到底該不該用、具體用到什麼樣的情景下。這些是本文將要闡述的主要問題。

關鍵詞:冗餘信息 語境 容忍度

作者簡介:範利那(1982.7-):女,籍貫:河南浚縣,學曆:碩士研究生:助教,主要研究方向: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單位:華北水利水電大學。

[中圖分類號]:H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3)-14--02

1. 冗餘信息概述

信息論應用到語言文字領域,便提出了語言冗餘性(redundancy)的問題。那麼什麼是冗餘性?舉個例子,如果我們說一段話,共需50個字或單詞,然後去掉其中20個,而根據剩下的30個字或單詞可以準確推斷出來去掉的20個單詞或字的信息,那就說明那去掉的20個字或單詞的信息都包含在剩下的30個之中了,換句話說,去掉的20個字或單詞所包含的信息是多餘信息,或稱冗餘信息。“冗餘度”或“多餘度”這個概念則是信息論創始人申農(Shannon)首次提出來的,他認為“冗餘信息與有效信息並存的現象稱為語言具有冗餘性”(徐盛桓,1984)。下麵我們用兩個例子來對冗餘性進行解釋:

(1)信息論應用到語(言)文(字)領域,(便)提出(了)語言冗餘性(的問題)。

(2)年年(歲歲)如此。

從句子的內容分析中可以知道,例(1)裏的“便”、“了”包含在“提出”之中,沒有提供新信息,是結構上的強製手段;而“言”對於“語”,“字”對於“文”,“的問題”對於“語言冗餘性”,前者都沒有提供新的信息。(2)句裏的“歲歲”對“年年”是重複累加,同樣也沒提供新的信息。其中“便”與“了”這類的冗餘信息是結構性的(因而是強製性的),而“歲歲”這樣的冗餘信息又是語義性的。

上麵兩例僅舉了單個句子的冗餘信息,而在超句體、段落、篇章之中,冗餘信息也很多。錢冠連認為:後麵的單位與前麵的單位相比,後麵的單位如未提供任何新信息的話,這後麵的整個單位都算是冗餘信息,稱之為“單位相對冗餘信息”(錢冠連,1986)。在討論語言冗餘信息的容忍度時,就會大量的碰到這類單位冗餘信息。

語言具有冗餘性,這是一個客觀事實。據統計。俄語的多餘度大大超過40%(尹斌庸,1984)。更有人計算出英文多餘度在67%—80%之間(A.M.雅格洛姆, N.M雅格洛姆, 1964)。

可是能不能容忍冗餘信息,可容忍多少冗餘信息,就涉及人的強烈的主觀態度,即說話人或作者的目的與意圖了。“可以說,話語是跟著意圖走的。語用策略也是跟著意圖走的。”有了說話人意圖,那麼是否容忍冗餘信息,或者是否應當把多餘信息當成負擔這一問題,才可能得以解決。

2. 冗餘信息的容忍度

那麼,什麼是語言冗餘信息的容忍度?

語言冗餘信息的容忍度,是指語言使用人運用、控製語義性冗餘信息時所掌握的分寸。釋放適當的冗餘信息,或者說掌握冗餘信息的分寸,便是適當冗餘信息策略(錢冠連,1986)。

初看這個定義可以發現,容忍度問題是語義性質的問題。然而,從語義上接受不接受這個冗餘,卻是由說話人的主觀意圖確定的。那麼既然涉及說話人意圖,那就是地道的語用性質。另外,這個定義隻說了控製語義性冗餘信息而未提及結構性冗餘信息,原因是後者帶有強迫性質。如不說出兩個分句的關聯詞語,分句之間的關係就不清楚。

有人說,英語是如此,漢語卻未必。由於漢語可以心領神會來“意合”兩者之間的關係,所以可以不要關聯詞語,也可以將結構性冗餘信息刪除。如:你來(的時候),我走(了)。可以刪成:你來,我走。在語境充分的情況下,確實可以如此刪除,事實上漢語口語和文學作品中這樣的說法是可以接受的。然而不是所有情況下都能靠“意合”的,政論、科技文體中,說理、辯論(如法律場合)、會談(如商貿場合)、宣告(如外交場合)、談判(如軍事場合、國際會議)等等言語事件或活動中,即使是語境充分了,使用關聯詞語的“形合”非常必要,也必須接受關聯詞的強製,不能刪除。比如說,“你來,我走”兩個分句關係不清楚,是承接關係如“你來了,我才走”,還是條件關係如“你來,我就能走”,還是遞進關係如“你來了,我也走”,還是選擇關係如“你來,倒不如我走”,還是轉折關係如“你來,我偏偏走”,還是因果關係如“你來,故而我走”,還是假設關係如“如果你來,我就走”,還是讓步關係如“就算你來,我也要走”,還是目的關係如“你來,為的是我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