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思路:如何管理養老風險
2014以房養老不等於放心保
按老年經濟學原理,管理養老風險的目標是實現個人收入在職業生涯和養老階段的平滑消費,由職業生涯期積累養老資產滿足退休後的養老需求,與此形成養老保障體係,走出未富先老和未備先老的困境。
中國現行養老金製度碎片化、欠公平、不可持續,要進行養老金結構與製度整合,調整二元結構養老金的適用性。
一方麵,強化國民基礎養老金(公共品),確保老年人基本生活安全;另一方麵,強化個人儲蓄和個人賬戶管理,以自儲公助的方式鼓勵居民為改善老年生活管理養老金計劃(準公共品),政府在延期征稅、管理服務、基金保值三個方麵給予促進。改革目標是實現兩個50%:
第一,打破身份界限,整合各類由政府支付的公共部門退休金、企業職工基礎養老金和城鄉居民養老補貼,進入國民基礎養老金。據清華養老金工作室初步測算,籌資水平為在職職工社會平均工資的6.82%(2010年),到2035年為12.79%,最終達到社會平均收入的50%替代率。
第二,整合各類養老金個人賬戶,依法打造受托人製度,打造社會保障基金和個人養老基金的公立信托機構。如社保基金理事會,管理40%養老基金;另60%養老基金依法委托優秀的法人機構管理,打造4:6開的養老金市場。優化養老基金投資策略,實現個人賬戶保值增值,實現個人養老金替代率為居民月平均支出的50%。
這是中國走出目前養老金困境的必由之路,且可以提升社會公平性和凝聚力。(博鼇觀察2013年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