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書香社會,不能冷落了基層圖書館(2 / 2)

不少專家指出,基層圖書館的建設也存在不少體製問題。如“分而不擔”,有的市區沒有落實應由地方政府分擔的服務保障經費份額;有投入縮水的問題,有的地方政府因為有了來自中央財政的免費開放補助經費,而取消了本級財政對公共圖書館的原有投入;有“補助梗阻”的問題,即中央財政補助經費在一些地區被截留或不及時下撥的問題等等。

記者了解到,基層圖書館建設在表麵上看來如火如荼,但實際上花架子現象嚴重,並未立足於建立長效機製。比如,很多地方重視見效快的館舍建設、忽視管理和服務;隻顧完成建設指標,不關心建成後的長期運營;書籍和資料貧乏,對居民缺乏吸引力。長此以往,部分基層圖書館建設容易淪為“爛尾工程”。

李國新認為:“要構建覆蓋全社會的公共圖書館服務體係,我國公共圖書館事業的發展戰略必須進行調整,建設的重點和資源配置的優先次序必須向縣以下基層圖書館轉移,並形成標準化建設、長效投入的法律製約、考核機製。”

“設施孤島”亟待變身公共文化空間

“想看的書籍,在電腦、手機上一搜索,就能找到電子版,便宜又快捷,何必要去圖書館?”“互聯網引領的信息時代下,人們更傾向於碎片化、快速閱讀,傳統的圖書館還有必要發展嗎?”……記者發現,以麵向公眾提供知識和信息為主要職能的圖書館,進入信息時代、網絡社會後,以往信息集散地、信息中心的功能不斷弱化,以至於圖書館的價值及其存在理由都受到質疑。

“十幾年前,圖書館是市民的‘第二起居室’的口號曾十分響亮。但今天,我們談論更多的是如何發揮公共圖書館作為城市文化空間的價值。在不少地方,‘一級政府隻辦一個圖書館’,哪怕這個圖書館有再強大的服務功能,也做不到圖書館服務的全民共享。因此,公共圖書館更多發揮文化塑造的功能,是未來的發展趨勢。”李國新說。

與圖書館事業發達的國家比,與全民共享圖書館服務的要求比,目前我國圖書館建設最大短板就是設施、服務、活動不成體係,圖書館變成“設施孤島”,單項服務、“節慶式活動”的現象突出。“圖書館不應該隻是提供書籍的地方,還應該開展豐富的公共文化活動,用活動的吸引力來帶動市民閱讀的興趣、社會的凝聚力。”湖南省長沙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局長楊長江說。

目前,國內有不少地區特別是經濟發達地區的公共圖書館都在主動嚐試這種變革和轉型。長沙市圖書館在鬧市街頭設立圖書免費借閱架、電子圖書下載終端,豐富的讀書活動常態化開展,將圖書館的服務進一步向市民貼近。杭州圖書館立足於打造集信息獲取、知識學習、文化活動、社交休閑、現代信息技術體驗等於一體的公共文化空間等。

“圖書館管理者應該實現從‘守書人’到‘帶領人’的轉變,構建公共圖書館的設施體係、服務體係、活動體係,是未來圖書館發展的重要而緊迫的任務。”楊長江說。

【編輯:許中科】